公司“_”氮气窒息事故.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 公 司 “ 2 ? 2 0 ” 氮 气 窒 息 事 故 2006年2月20日 10时 20分左右,某石油管理局建设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公司在对该局化工 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进行检修作业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 3 人死亡。 一、 事故经过 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 5 万吨/ 年液氨,合成氨装置火炬 系统由该局建设集团化建公司球罐公司承建。 2005年 11月试投产运行, 2006年 1月 1日,由于天然 气原料供应不足,合成氨装置停车,系统进行吹扫、置换,并充氮保护。 2 月 19 日,甲醇分公司合 成氨车间在对装置检查过程中,发现火炬系统部分伴热管线有冻堵泄漏现象。 2006年2月20日上午,化建公司球罐公司经理马某等 4人,按照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车间要求, 到该装置检查火炬系统伴热管线冻堵泄漏情况,在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罐蒸汽伴热管线时,发现水 封罐地坑内存有约 500mn深的积水。10时20分左右,拆卸开水封罐人孔盖准备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 罐内是否有泄漏,球罐公司项目副经理余某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下, 违章进入罐中,当即晕倒在罐内。在人孔处的球罐公司技术员赵某发现余某晕倒后,立即下到罐内 救人,随即又晕倒在罐内。此时,在罐上的马某大喊“快救人”,并拿起绳子进入罐内救人,也晕 倒在罐内。电焊工史某见状立即跑去找人,拨打了“ 120”和“ 119”电话,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 汇报。 消防队员和 1 20救护人员将马某等 3人从罐内救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 3人均为 氮气窒息死亡。 二、 事故原因 ( 一 ) 直接原因 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满氮气,造成进入罐内的马某、余某、赵某窒息并迅速昏迷,导致死 亡。 ( 二 ) 间接原因 1 、进罐前,没有办理进罐许可手续、未进行检测分析、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2、出现险情后,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罐内救人,导致事故扩大。 ( 三 ) 管理原因 1 、临时性检维修项目生产组织混乱。合成氨车间没有下达书面检维修项目任务通知单,没有对 现场进行技术交底,也没有告知安全注意事项。球罐公司在施工作业前没有按生产程序报告并自行 组织进罐检查,也没有按照化工检修项目要求办理进罐许可手续。 2、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混乱。合成氨车间对进入化工装置区人员管理不严格,火炬系统大门不锁, 外来人员进入火炬系统无人登记、阻拦 ; 水封罐充氮气保护未用螺栓把紧人孔,未设置安全警示,整 个施工作业无人监管,现场没有明显安全标识。 ( 化工集团《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管理规定》第三十三 条规定,施工单位施工前,凭公司 (集团 )所属各单位施工主管部门签发的《施工作业审批单》、《安 全施工作业许可证》 ,到经保大队办理各种证件,方可进入施工。第三十七条规定,出入施工、建设、 检维修区域人员,需办理所在区域的“施工通行证”或“临时通行证”,凭证出入,出入门岗要主 动出示。 ) 3、施工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球罐公司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没有进行识别、评估,未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在进入水封罐前没有申请办理进入有限 空间安全作业证,未对有毒有害气体采样分析,没有采取防护措施。违反化建公司 《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及执行标准》 中的“进入容器、地沟或窖井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爆、 有害气体进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与容器相连的管道应采取隔离措施。作业时应佩戴相应的防 护用具,配备足够的照明,并设专人监护。”等有关规定,以及《石油化工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和《特殊作业报告制度》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程序和要求。也违反甲醇分公司《安全管理 规章制度》中关于装置、设备停工检修和抢修的安全管理要求。 4、基层干部集体违章。球罐公司领导违章组织生产,违规进入罐内作业,盲目进行施救,导致 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合成氨车间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违反规定,对现场失控漏管。 三、事故性质及责任追究 ( 一 ) 事故性质 中油集团公司本着“四不放过”原则,经过深入分析认定:该起事故为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 故。 ( 二 ) 责任追究 事故发生后,该局按照中油集团公司强化安全生产七项措施,先行免去了化建公司、甲醇分公 司二个单位行政正职的职务,接受事故调查。该起事故共有 8人受到行政处分, 2 人被撤职, 1人被 行政记大过, 4人被行政记过, 1人被行政警告,其中,受到处理的处级干部 4 名,科级干部 4名。 四、事故教训 ( 一 ) 基层管理人员安全技术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薄。 必须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落实安全 生产责任,严肃处理基层管理人员违章,完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