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教案正式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古代印度 曙光中学 汪辉 [ 学习目标 ] 1.知道古代印度的区域范围,知道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建立古代印度国家的时间和经过,吠陀 和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为“吠陀时代” ,知道史诗《摩诃婆罗多》 和《罗摩衍那》 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状况和雅利安人扩张情景 , 是文学艺术领域对种姓制度的 反映;知道种姓制度是印度国家形成中的一种特殊的等级制度和阶级关系, “吠陀时代”是种姓制度 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知道佛教 产生和发展的概况,佛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对种姓制度的反抗,理解产生佛教的经济与政治背景、 思想文化因素。 掌握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并对不同区域进行比较的技能。 2.通过吠陀与两部史诗的对比,了解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的区别;通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分析佛教产生的背景,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影 响,初步尝试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3.知道宗教是意识形态之一,理解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懂得尊重别人宗教信 仰的道理。 [ 重点与难点 ] 重点: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难点:种姓制度。 说明: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期佛教的产生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状况,故列为重点。 2.种姓制度是印度一种独特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等级制度和阶级关系, 作为贯串全课的线索, 与其它内容的相互联系,对学生而言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列为难点。 [ 教学设计 ] 导入: 出示《古代印度地图》 。 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古代区域范围。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古代印度”与现在印度区域范围的不同。然后指出印度最早的文明创造者是达罗毗荼人。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区域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广。 教学内容一:吠陀时代 教学环节一: 学生:阅读课文(教科书 P10 第 1 段),找出主要的历史要素。 教师提出要求:找出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建立国家过程的基本历史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指导。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学生历史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环节二: 提出问题:现代人是怎么了解“吠陀时代”这段历史的? 学生回答(多种答案) 。 教师简要概括。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加深印象。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教学环节三: 出示材料 1。 教师提出问题:两则材料呈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史诗虽能反映社会状况,作为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历史著作。 教学环节四: 出示材料 2(经简化整理) 。 提出问题: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其基本情况怎样? 阅读材料,并根据教师要求,阅读教科书,解答问题。 提供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五: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 出示材料 3。 标是初步尝试用辨证的观 分组讨论分析,表述形成的观点。 点分析历史现象。 结合材料 2 分析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环节六: 出示佛教小故事(如材料 3)。 教师提出问题: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手,使学生轻松学习历史。 教学环节七: 播放《印度佛教》视频。 师生共同观看,掌握关于佛教创立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这 一 环 节 的 主 要 这 一 环 节 的 主 要 目 标 是 这一 环节的主 要目标是 从有趣的 历史着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视频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加深印象。 教学环节八: 出示材料 5。 教师提出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解答问题。由此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小结: 出示完整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线索和知识结构,着重强调:种姓制度是印度国家形成中的一种特殊的等级制度、阶级关系;佛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对种姓制度的反抗;史诗是文学艺术领域对种姓制度的反映。 课堂训练: 使学生能通过对历史地图的解读来了解文明区域范围,并分析历史信息。 出示《古代亚非文明区域示意图》 。 学生:找出四大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并能通过比较了解这些区域自然环境所具有的共性。 教师:指导学生从时间、地理区域、文明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 [ 资料附录 ] 1.据现代学者考证, 《摩诃婆罗多》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之间。在这漫 长的八百年的成书过程中, 《摩诃婆罗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八千八百颂的《胜利之歌》 , 后来演变成两万四千颂的《婆罗多》 ,最后扩充为十万颂的《摩诃婆罗多》 (即《大婆罗多》 ),成为 古代文明世界中最长的一部史诗。 ——《摩诃婆罗多——毗湿摩篇》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