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一类特殊的文物.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备:一类特殊的文物 暗号 历史上有很多曾经具备极强实用价值的器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或是重见天日,或是有序地传承,到了今天,就成了文物和古玩,可以让后人一睹古人的生活风情。这些器物按用途来分,有兵器、炊器、盛器、酒器、水器、乐器、计量器等等类别。 相比书画,这些器物首先要求材料稳定,然后才是兼顾美观,因为它要满足日常的使用。因此从材料来看,又有石器、玉器、陶器、骨器、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玻璃器、珐琅器等等类别。而武备,也可以算器物的其中一类。 从生活到杀生 从石器到金属器的进步,反映了人对冶炼技术的掌握。这些金属器除了运用到生产方面之外,也会应用于战争。商周时期,基本上所有的兵器都是基于青铜制造的,无论是长兵、短兵、远射兵,还是一些战车和防具的部件,都闪耀着类似金子的光辉。冶铁的技术要晚于冶铜,最初人类只能靠外太空坠入地球的陨铁获取一点铁质,后来才学会从铁矿中还原出单质铁。因此到春秋与战国之交,兵器中才有了铁剑。虽然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但它在客觀上还是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尽管古代战争层出不穷,古兵器却始终是一个较为冷门的文物门类。这一方面是由于总体而言古代缺乏铁元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兵器的特殊性。当存在强势的统一政权时,民间兵器被管制,尽收于武库;而在天下大乱时,兵器又在战争中不断损毁。王朝的更替还造成一种现象,那就是兵器在中国古籍图录中的描述极其简陋,经常造成错讹。相比邻国日本有“正仓院”等机构专门收藏兵器样品,中国兵器几乎全是靠一次次战争筛选和进化而来的。 “砍砍乐”的进化 以剑为例,西周时期盛行车战,剑的用处不如戟、戈这种长杆兵器大,而春秋战国时期,步战又取代了车战,所以适合白刀相交的剑更能派上用场。并且由于青铜无法做特别长的剑,这个时期一般以单手短剑为多,长度多为40~60厘米。战国之后,钢铁刀剑后来居上,由于铁的材料特性,汉剑比先秦剑细长很多,经常与左手的盾、钩配合使用。 但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剑在战场的应用逐渐被刀取代,大概是战术更倾向于砍杀而不是刺击。到了唐宋时期,剑已经很少使用在战场上,及至元朝,骑射的战斗技巧被发挥到极致,元兵只是喜欢拿剑来刺死战场上的残兵败将。明代的剑与宋剑一脉相承,这三朝的剑大体呈现厚脊、钝锋的倾向,即便在战场上使用,也是强调对装甲的斩击效果,与我们现在认知中典型的柳叶尖,剑身轻薄的清代剑大相径庭。 如今所谓的“龙泉剑”就是这种典型的清代剑。案件故事中的女大学生猜出了“夜夜龙泉壁上鸣”的诗句,其实在更久远的历史中,龙泉有时会作为中国剑的代称。最早记录龙泉产剑的典籍是《越绝书》,此龙泉不一定是今日的浙江龙泉。不过自清代起,现在的龙泉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铁剑产地,他们特产的龙泉剑是清代剑最常见的款式之一,一般是睚呲吞口、小葫芦剑首,剑身常常嵌有七星,剑鞘有“龙泉”字样,锋利而兼有文气。 此时,民间的剑只剩下三种主要用途。一是作为文化的象征,由文人装点书房,或小型化后,变成了割纸拆信的裁纸刀。二是脱离战场,以门派化的武术形式开始传承,成为武术家用来传授武艺的道具。三是被常走长途的商旅用来防身,算是勉强保留了作为兵器的实战意义。 电影《卧虎藏龙》中有一个核心道具,就是那把青冥宝剑,台词里说那是“先秦吴国的揉剑法”冶炼,是汉代失传的技艺,暗示那是一把先秦剑。但我们看其形制,明显就是清式的剑身和装具,只是在剑身上阴刻了一些古典的花纹。形制又决定着使用方法,清代之后拿剑搏杀的技巧,也已经和先秦短剑大相径庭了。李慕白所使用的武当剑法,如果拿一把青铜剑也不会太顺手。 武玩哪有文玩香 虽然关于古兵器有不少神奇的传说,但其材质性能是不如现代金属的,这是因为冶金技术是不断进步的过程。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那把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犹然锋利,经常被一些人想象为采用了神秘的合金,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埋藏条件好,最大限度地隔绝了空气。所以当今就算武术、兵击等运动需要用到刀剑,一般也是用现代工业手段去打造。 那么历史上那些能工巧匠们手工打造的古兵器,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呢?抛开古兵器的性能,从文物鉴赏的角度上,可以让收藏者获得审美乐趣:有的形制优美,配重合理,拿起来挥舞,可以想见古代战士使用它的英姿;有的具有锻打出来的精美纹路,如流水,如羽毛,可以把玩很久;也有的反映了其时代特有的造型艺术,比如明剑常见圆形、木瓜型、海棠型等各种护手,如意、云头、葫芦等各种剑首,其线条古拙,造型雅致,那种韵味是后世器物难以见到的。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冷兵器鉴赏仍然是一个冷门的领域。常见很多大型博物馆里面书画、器物等门类花团锦簇,但到了武备就草草展出,有的欠缺修复,至今仍在继续被锈蚀,有的年代产地都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