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匠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缂丝的表现内容 缂丝的表现内容.docx

中华匠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缂丝的表现内容 缂丝的表现内容.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匠艺在线开放课程 缂丝技艺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中华匠艺》缂丝技艺在线开放课程 缂丝技艺 主讲教师:王海燕、黄紫娟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课 缂丝的表现内容 一、花鸟风景缂丝 一直以来,书画题材是缂丝摹织的象牙塔,缂丝从一个丝织面料蜕变成艺术品,靠的就是缂织书画。这也是技和艺的一个完美结合点,也是对包括选材,缂丝技法,和装裱表帧的一个综合考验。可以说,缂丝只有在织造书画时,才称得上是国粹和文化遗产。因为这个是手艺人用心切实体会,化作丝丝缕缕,在指尖流淌,慢慢呈现出来的。经过无数个偶然的再创作,给原本有鲜活生命的书画作品,进一步的提升富于它全新的感受和纤维质感 二、书法缂丝 宋代之前没有公认缂丝书法作品。 1、“寿”字纹缂丝 收藏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年代:清(1644–1911),18世纪 长度:241.3 cm 宽度:146.1 cm 组织: 丝织物上金线缂丝 文物简介: 金线织就的“寿”字纹,这件庞大的足有八英尺高的缂丝壁挂一般在生日庆祝时展示。 来源:1984年,Barbaralee Diamonstein-Spielvogel捐赠 2、缂丝弘历书柳色五古诗(轴) 收藏地点:故宫博物馆 年代:清乾隆 长度:28厘米 宽度:77厘米 文物简介:《柳色五古诗》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春,皇帝出巡途中咏春色、抒发情怀的诗作。乾隆一生数万首诗作中,咏春的诗作颇多,但以御笔为稿本缂织成(轴)的咏春诗句尚不多见。本件作品缂织技法并不繁复。以平缂、搭缂等常见技法缂织诗作,运梭灵巧精妙,缂工平齐细密。准确传达了御笔行书之神韵。配色以浅粉色为地,深蓝色为字。高雅别致,透出融融春意,堪称缂丝法书之杰作。 3、缂丝御笔养正图诗(下册) 收藏地点:故宫博物馆 年代:清乾隆 长度:27厘米 宽度:25厘米 文物简介:本件作品所追摹的纸本是清高宗在乾隆二十三年(1 758年)所作,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木兰秋弥之余,乾隆本人又对其进行了重新誊录并钦派缂织成册。作品分上、下两册,其中下册共收录御笔五言诗30首,阐述了其治国安邦的行为准则。册封夹板饰明黄色缂丝彩云金龙及海水江牙纹样,黑地题签缂织隶书“御笔养正图诗下册”。正文在米色地上墨缂御笔行书诗,边饰三蓝缠枝莲纹样。作品运用平缂、搭缂、构缂、刻鳞等技法,诗文笔画圆润,结字方圆兼备,把乾隆帝晚年的书写风貌真实地表现出来。每诗尾缂朱、白方各一,共62枚。诗册用紫檀木嵌掐丝珐琅云龙盖匣装置,匣身镌刻隶书“御笔养正图诗下册”。此作品缂织细腻,设色朴素淡雅,装饰豪华考究,是一件写、缂俱佳的作品。 三、宗教缂丝 缂丝技艺是来源于西亚的波斯,蚕丝为人类所用的历史有七千年之长,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在丝绸之路回途中带回了西亚的梭织技术同时在我们的邻国印度,有一种先进的哲学思想正在形成,那就是佛教。早在唐代,就有用缂丝制品装点佛经,制作僧人的袈裟等等,传世品中,元代就出现了缂丝佛画,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我们的邻国日本,缂丝的佛画和袈裟一直是日本寺院的重要陈设和贵重衣钵。不得不说缂丝和佛教还是很有渊源的。 四、故事缂丝 缂丝仇英绘后赤壁赋图(卷)收藏地点:故宫博物馆 年代:清乾隆长度:498厘米宽度:30厘米 文物简介:《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重游赤壁有感而发所作的文赋,明人仇英依赋作画,由缂丝艺人以画为蓝本缂织而成。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明代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善画山水、人物、花鸟、界画,尤工摹古,为吴门四家之一。这幅《后赤壁赋图》卷详尽地描绘出苏轼冬夜游赤壁的情景。画面共分8段,前3段缂织苏轼此番重游旧地的欢快心情。后5段以景写情,寄兴抒情,梦幻人生。画面将文赋中奇石险峭、景寂幽深的意境缂织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苏轼在当时身处险境,借以消愁的愤懑情怀。 2、本件作品是故宫博物院现存缂丝画中最长的手卷,且手卷是横织横用,横宽5米多的织机实属少见,与引首清乾隆皇帝御笔“云机仙制”相吻合,上还钤有朱文“乾隆御笔”印章;手卷中还钤有“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宜子孙”、“三希堂精鉴玺”、“乾清官鉴藏宝”、“无逸斋精鉴玺”等鉴藏印,末段缂织有蓝字“实父仇英”及葫芦形朱印“十州”。此外,图卷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采用平缂、长短戗、构缂、搭缂、掼缂等多种缂织方法。 五、人物缂丝 红地缂丝百子图帐料 收藏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年代:清初 长度:178厘米 宽度:170厘米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