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二 古诗鉴赏 精练五 精赏巧句的两个关键点课件.pptx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二 古诗鉴赏 精练五 精赏巧句的两个关键点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专题二 古诗鉴赏核心题点精练五 精赏巧句的两个关键点古诗阅读是一种赏析性、审美性阅读,赏析的重点是对艺术技巧的赏析。在做题实践中,考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赏析不到位。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和“效果”两个关键点上多下功夫。栏目索引精练先做精练点拨精练再做精练先做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兴八首(其六)①杜 甫瞿塘峡口曲江②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③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④。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1234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②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③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④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1234答案 点出了题目中的“秋”字;渲染了一种萧瑟、迷茫、冷清的氛围;引出下文对万里之外的京城昔日繁盛的描写。(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答案 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用“珠帘绣柱”借代行宫别院,用“缆”“樯”借代游船,写出了曲江行宫别院建筑的奢华,皇帝所乘游船装饰的华美,游乐的声势之大。(3)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答案 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对乱后京城破败的痛惜,对国家中落的忧念,隐含了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不满。1234答案(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元夜忆群从范成大愁里仍蒿径,闲中更荜门。 青灯聊自照,浊酒为谁温? 隙月知无梦,窗梅寄断魂。 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1234(1)诗人产生“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 环境荒僻简陋,读书生活清寂,因思念而无眠,兄弟各自飘泊。(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答案 融情于景,诗人借透过窗户的月光,悄然绽放的寒梅,表达对兄弟的思念和自己的孤寂之感;用词富有表现力,“知”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隙月的善解人意;“寄”即“寄托”,写出了“我”的孤寂;化静为动,“寄”还可理解为“邮寄”,即把窗外的寒梅邮寄给“断魂”之人,富有动态感。1234答案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叶梦得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①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②,水阔烟波渺。注 ①故:依旧,仍然。②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1234(1)上片写出了夏夜的什么特点?简析上片的写景艺术。答案 写出了夏夜的静谧。选取了夏夜有代表性的景物,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运用反衬手法,以明衬暗,以声衬静。(2)赏析这首词的结句。答案 以景语作结,借景抒情。以水阔写出故乡渺远,歌女难觅,归意无从抒发;烟波浩渺又表达了词人的迷离怅惘之情。1234答案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祝英台近·北固亭岳珂①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②,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注 ①岳珂(1183—1243),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②鸣榔: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1234(1)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请结合全词概括词人写到了哪些“愁”。答案 ①“关河”“不堪临鉴”,写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之愁。②“正霜鬓、秋风尘染”,写韶华已逝、人生衰老之愁。③“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写期盼建功沙场却壮志难酬之愁。④“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写对统治者划江而治、醉生梦死而不思收复失地之愁。(2)词的尾句写西州的更鼓声,试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以景结情。借历数想象中的西州更鼓之声,表达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之情,同时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234答案(3)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此词“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简述其理由。答案 ①都立足北固亭抒怀。②都抒发了词人期盼建功沙场却壮志难酬之情。③开头都境界阔大,体现了豪放派的风格。1234答案精练点拨一、精准判断1.精准判断要立足于“网”——平时所构建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要构建的这个庞大、复杂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应该在一轮复习时建立起来,到了二轮复习,必须不断强化它,补充它,完善它。它是精准判断的基础。2.精准判断要立足于“审”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题审清问的是什么,弄清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才能答得准。如题目问的是修辞手法,就不能答“借景抒情”之类的表现手法;问的是景物描写特点,就不能答景物的特点;问的是颔联,就不能答颈联。3.精准判断要立足于“读”所谓“读”,就是要读懂诗歌,尤其要读懂所给诗句的意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8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