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学案设计例.docx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学案设计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学案设计例 《虞美人》教学案例 西安市华山中学 卜 蓉 案例背景: 《虞美人》是李煜的名篇,篇幅虽小,却内涵丰富。这是李煜后期作品中的 代表作,词风哀婉,直抒胸臆。作为一个君主,李煜是不称职的 ,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我们学习《虞美人》重在体会词中流露的凄婉、哀怨、忧伤的情绪,学习作者运用比喻、 夸张的手法, 巧妙地将抽象的愁苦化为具体形象的抒情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重在诵读,用各种诵读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理解词的艺术魅力。 案例描述: 教师:这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请同学们说说词的特点。 学生 1:词的句式有长有短没有诗歌整齐 学生 2: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教师: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② 词大多分段, 一段就是一个乐段, 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58 字以内为小令, 59~90 字为 中调, 91 字以上为长调。 北宋 南 宋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 柳永 姜 夔 教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李煜的《虞美人》 学生:齐读———— 教师:大家觉得自己读得好吗? 学生:不好。 1 / 5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学案设计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到好一首诗或词? 学生 1:应该先理解词的内容。 学生 2:读的时候要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 3:还要了解写作背景。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中主第六子。 在位十五年, 世称李后主。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哀婉凄楚。 、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 975 ),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教师:通过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对本词的写作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请结合注释自读,疏通内容。 学生:自读———— 教师: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来朗读,读完后别的同学来点评。 学生 1:朗读 学生 2:读得好,流畅,有抑扬顿挫。 学生 3:不太好,没有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教师:既然这样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2 / 5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学案设计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哪个字可作为全词的“诗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学生:分析思考 教师: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跟周围的同学讨论。教师:讨论结束,下面请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学生 1:作者希望结束的是现在的屈辱生活。 教师:李煜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对他而言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 所以希望它早点结束。 教师:请同学回答第二个问题 学生 2:应该是 “改”。从背景中可以知道此时对李煜来说一切都发生了改 变。 教师:没错,对作者来说改变的不仅是“朱颜” ,还有人的地位(由国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容到忍辱蒙羞) 。 教师:请同学回答第三个问题 学生:这两句好在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师: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 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作者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 用奔流的江水 比喻郁结已久的愁绪,有一种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本词体会作者情感,读完后思考: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 学生:朗读体会 ---- 思考问题 3 / 5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虞美人》教学案设计例 教师:看到“月”这个意象,你能想到那些诗句? 学生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学生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学生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学生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学生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教师:“月亮”这个意象在这些诗歌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学生:“月”,思乡怀念亲人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

文档评论(0)

188****7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