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对北朝民歌的影响.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汉乐府诗对北朝民歌的影响 摘 要:两汉乐府诗对于后世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承于诗经,后启文人五言诗和唐诗宋词,对于南朝民歌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两汉乐府诗对北朝民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一下乐府诗歌对于北朝民歌的影响。 关键词:汉乐府;北朝民歌;影响 作者简介:乌亮(1989-),女,蒙古族,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元明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2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西汉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并训练乐工演奏,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的不入乐的诗歌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宋代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多首。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其中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都是帝王贵族祭祀宴会时用的乐章,文学价值不大。后几类里收录了很多民间作品,也包括一部分经过乐工或文人改编的乐歌。我们今天读的乐府诗,其中多数是民间作品。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相和歌辞数量最多。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四十多首,题材内容广泛。而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曲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今存六十多首。多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歌词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的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魏书·张彝传》载其《上采诗表》:“暨大魏应历,拨乱登皇……高祖迁鼎成周,永兹八百……犹且虑独见之不明,欲广访于得失,乃命四使,观察风谣。……所采之诗,并始申目,而值銮舆南讨,问罪宛邓,臣复忝行军,枢机是务。……常恐所采之诗永沦丘壑,是臣夙夜所怀,以为深忧者也。……凡有七卷,今写上呈,伏愿昭览,敕付有司。使魏代所采之诗,不堙于丘井,臣之愿也。”足见北朝民歌在北魏时期已开始有所记录。 通读《乐府诗集》我们会发现,汉乐府民歌无论在思想或艺术方面都具有新的特色,它继《诗经》、《楚辞》之后,开创了诗歌的新一代诗风,尤其对北朝民歌这种当时属于外民族的诗歌来说,影响尤为重要。 首先,从诗歌风格来看,乐府诗创立了一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详细地描写了焦仲卿妻幼时的生活情况。北朝民歌中也有一曲反映生活的《地驱乐》,“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驱羊入谷,自羊有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郎不念女,各自努力。”也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反映北方青年男女生活的全过程,语言却比乐府诗更加简短直白。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如《陌上桑》中“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秦罗敷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点北朝民歌尤为明显。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象北朝民歌那样敬重女性,歌颂女中豪杰的现象。《后汉书》云,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谋用妇人,唯战斗之事乃自决之”。又说,“父子男女相对踞蹲无礼”。就是说,女子在家中和父母丈夫具有平等的地位。描写妇女英雄行为最好的当属《木兰辞》。木兰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在父亲无力出征的情况下,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十二年的征战,她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位巾帼英雄。战争胜利后,又回归一位普通妇女。战功卓著而本性不改,这种高贵的本性,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是永远值得歌颂。这也正是古语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最好写照。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