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翻译高潮看翻译的社会功能.docxVIP

从三次翻译高潮看翻译的社会功能.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三次翻译高潮看翻译的社会功能 摘 要:翻译活动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性活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三次翻译的高潮期,都从不同方面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三次翻译高潮的视角,探究翻译在文化、科技等方面发挥的社会功能,为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三次翻译高潮;翻译史;社会功能 一、引言 翻译活动作为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其作用不仅仅限于连接两种或是多种不同的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外来的语言文化不仅对译入语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作用于译入语所在的社会环境。在中国的翻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的高潮,从不同的翻译高潮能够分辨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及翻译发挥的不同社会功能。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次翻译高潮,对翻译的社会功能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及其具体影响进行了探讨。 二、三次翻译高潮 1.佛经翻译。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随后,从东晋开始,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随着统治者日益信奉佛教,佛经翻译工作也开始由私人翻译转为官方翻译,至唐代,梵文佛经已经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翻译。著名的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都是在第一次翻译大潮中为佛经的翻译做出了突出贡献。大量的佛教典籍进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绘画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明清科技翻译。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明末清初的一百多年间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翻译活动。16世纪至18世纪初,正值欧洲各国家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产生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政府相对封闭落后,但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之下,渐渐兴起了科技翻译的高潮。在这次翻译高潮中,传教士利玛窦与汤若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成为第一本西方科学著作的中文译作。此次科技翻译高潮不仅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上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社会既有的思维方式,助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3.清末西学翻译。鸦片战争之后,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开始主动翻译西方著作,传播新思想,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林则徐、魏源等人最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由此引发了以“中体西用”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培养翻译人才,翻译大量有关军需工业及自然科学的书籍。洋务运动失败以后,又兴起了以严复和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对大量介绍西方民主思想的书籍进行翻译。严复在翻译的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不仅对当时的翻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后世的翻译理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翻译的社会功能 历次翻译高潮出现的社会环境不同、作用不同,也反映出翻译社会功能的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宣扬宗教思想,到后来推动社会变革,翻译越来越注重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用性也不断增强。但其基本功能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具有传播新思想、新技术,启迪民智等社会功能,并在文学、科技等各个方面得以体现。 1.助力文化发展。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常为已有的语言形式、文化传统等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一次翻译高潮就曾将大量佛教语言引入中国,不仅丰富了原有的汉语词汇,还创造了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其中有许多方式甚至沿用至今并为大众所熟知。如“一尘不染”,原意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易本义》中有表述道, “尘以比喻物欲,故六根清净者,曰一尘不染”。如今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亦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部分词语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用的词汇。 2.促进科技繁荣。翻译活动最初的目的大多是出于文学或是政治考虑,但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也会译入许多自然科学知识的书籍。翻译对科技的影响以明清时期最为明显,尽管当时西方传教士主要以为本国谋利益和传教为主要目的,但是在此过程当中,传教士与士大夫共同译述的西方科学技术书籍近120种左右,涉及医学、地理、天文学、数学、农业水利、军事、冶金等诸多方面,为中国介绍了许多当时先进的知识。科技翻译的高潮为国人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改造更新。 3.推动社会变革。翻译所带来的文化或是科技方面的变化较为直观,但翻译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影响则不易察觉。翻译活动最本质的作用是为人类消除语言间交流的障碍,而这一活动往往能为大众呈现出新的社会形态构想,带来新的启迪,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在第三次翻译高潮中,正是由于西方先进思想的译入,才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