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寻衅滋事罪存废问题之探讨.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寻衅滋事罪存废问题之探讨 【摘 要】 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是由1979年《刑法》(以下简称:“七九刑法”)中的流氓罪所分离出来的,这已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因此,寻衅滋事罪还存有流氓罪的“影子”,也长期被冠以“口袋罪”的称呼。由于司法实践中出现对寻衅滋事罪适用欠妥的情况,学界中也出现了对该罪废止的声音。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探讨寻衅滋事罪的存废问题。 【关键词】 寻衅滋事罪 问题 探讨 一、寻衅滋事罪的沿革 “七九刑法”第160条规定了流氓罪,根据该条文表述,可见寻衅滋事在“七九刑法”并非单独的罪名,只是在流氓罪规定之下的一种行为。但寻衅滋事同规定在一起的聚众斗殴、侮辱妇女的行为相比,其内涵似乎难以明确。1997年,立法者并未将流氓罪彻底摒弃,而是将流氓罪分解成寻衅滋事罪等罪名。至此,寻衅滋事罪成为了一个单独罪名出现在现行《刑法》中。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也对寻衅滋事罪作了一定的修改,该《修正案》不仅对该罪罪状作了增加,即增加恐吓行为,而且在其增设的一款中,法定刑也提高了。可见,该罪虽然罪状更丰富,但刑罚更重。 二、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问题 在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中,该罪的问题多存在于犯罪客体和犯罪主观方面之中。 (一)客体抽象而不明确。许多学者认为该罪的客体是公共秩序。但是公共秩序实际上是一个抽象而宏观的概念,并不明确具体。而公共秩序是否只存在于公共场合,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对于公共场合的外延,有的学者认为公共场合是人员相对集中,民众生活比较频繁的地方,如大型购物中心等;有的学者则认为人员相对分散,而可以自由往来的非私有场所也属于公共场合。此外,若行为人在公共场合采取“寻衅滋事式”的伤害他人、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区分此罪与彼罪,在司法实践中变得困难。 (二)主观方面存在模糊性。传统观点认为,该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行为是出于流氓动机,寻求精神上的刺激。但是“流氓动机”与“寻求精神刺激”的界定是模糊的。张明楷教授认为,这二者并无具体意义,不易被人认识,作为该罪的主观要素,并不能限定犯罪范围。 该罪的主观方面恰能体现其还存有“七九刑法”中的流氓罪的“影子”,說明立法者在立法时对流氓罪采取了部分保留的态度。此外,在其他罪名的主观方面中,也可能含有“寻求精神刺激”之目的,如故意伤害罪中,行为人用刀具伤害他人,见他人流血不止,获得了精神上的刺激。可见,该主观方面也并非寻衅滋事罪独有。 三、寻衅滋事罪的存废之争 寻衅滋事罪自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以来,学界对其就有所争议,加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适用情形宽泛不明确,使用次数较频繁,学界对该罪的存废问题也在一直争论当中。 持寻衅滋事罪废止论者认为,“寻衅滋事”的内涵和外延本来就不清楚,该罪犯罪构成的不明确性与模糊性有违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这一基本原则的要求。从比较法视角来看,域外刑事立法并未明确或直接规定寻衅滋事罪。王良顺教授指出,外国并无寻衅滋事罪的立法例。况且,任何犯罪本质上都会侵害社会(公共)秩序这一客体,并非寻衅滋事罪所独有,而这一客体是抽象的,《刑法》分则对犯罪客体的规定应具体化。 持废止论者还认为,该罪的犯罪构成实则可以分解到其他罪名当中,废止后,行为人的“寻衅滋事”行为可由其他罪名规制,不会违背《刑法》打击犯罪的基本目的与要求。 持寻衅滋事罪保留论者有的受到了“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影响,从法理“法律一经制定就已经相对滞后”的基本论点出发,认为该罪应定位于“兜底性”罪名,是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罪名相关联的“兜底性”罪名。其应遵循的适用原则是:符合特别条款规定的,特别条款优先适用;不符合特别条款规定的适用标准,但又具有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的基本特征,则适用“兜底性”罪名。 持保留论者还认为寻衅滋事罪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应继续完善而非废除。具体地说,不可否认该罪犯罪构成存在一定模糊性,但从正向作用上看,其实该罪有利于发挥法官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由心证”,行使自由裁量权。法律条文在立法上再明确,到了司法实践中,仍然需要包括法官在内的司法工作人员的价值判断。此外,寻衅滋事罪的“兜底作用”也助于解决一些现实中的疑难而又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案件。尤其是在我国社会公众法律素养尚在提高当中的今天,对一些无法达到其他罪名的入罪门槛,而行为人之行为不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案件,则可以以寻衅滋事罪作兜底处理。当然为了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寻衅滋事罪也应该继续进行完善。 四、寻衅滋事罪的正确适用及未来走向 (一)寻衅滋事罪的正确适用。对于寻衅滋事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相关司法解释,对寻衅滋事罪的情形进行了明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