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docxVIP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言可以反映思维,但反映程度有限。这种局限性受到语言自身的模糊性、模糊的范畴化、神秘事物的难以言说性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因素影响。 关键词:语言;思维;范畴;模糊性;神秘事物 人是思维的动物,也是语言的动物。语言和思维一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性。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功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语言对思维的反映是毋庸置疑的。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媒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语言变得更加便利。本文认为语言作为思维的体现,可以且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思维。这种局限性受到语言自身的模糊性、模糊的范畴化、神秘事物的难以言说性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因素影响。 1 语言自身的模糊性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提出了模糊控制概念,认为“模糊”是人类感知万物、获取知识、思维推理和决策实施的重要特征。“模糊”比“清晰”所拥有的信息容量更大,内涵更丰富,更符合客观世界。以此为理据,模糊语言学应运而生,该学派的倡导者主张命题的逻辑值除了真或假,还可以存在中间状态的逻辑值。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体现。人类的思维是对意识的加工,而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因此,物质、思维和语言三者是紧密不可分离的。在这三者当中,唯有物质是客观、精确的。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人的意识以至于更为高级的思维不能准确地反映精确的客观现实,随之产生的语言——对主观的再主观体现——也无法准确描述客观世界的全貌。正如波兰哲学家沙夫在其著作《语义学引论》中所言,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分类比表现这一分类的词要丰富得多,事物各分类之间是存在过渡状态的。[1]因此,模糊性可以说是语言的一个固有属性。 2 模糊的范畴化 没有任何特征是所有的游戏共有的,维特根斯坦以此为据,在其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家族相似性”原理,即被归纳到统一范畴内的成员仅相互类似,没有统一的共同特征。因此,人们不可能对事物进行真正精确的概念定义。[2]同时,正如世间万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任何事物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因此,事物间的差异也是绝对的,某时刻的一事物与另一时刻的该事物亦是不同的。一味追求差异会使人们陷入无法穷尽的烦琐之中,事实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也趋向于寻找相似点,并通过对相似点的抽象概括进行范畴划分。 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以共同特征为基础的,范畴之间有着非此即彼的明确界限,范畴内的成员具有同等地位。然而基于“家族相似性”的原型范畴理论则认为事物因相似而聚类,范畴内的成员享有不同地位,共享特征越多的成员,跃居于一个范畴的中心,是原型成员,反之则是非原型成员。[3]因此,与经典范畴理论相比,原型范畴理论更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会飞的麻雀比不会飞的鸵鸟更称得上“鸟”一些。然而,那些位于范畴边缘的事物到底应该如何分类?试想一个猜词游戏,一个把番茄当成水果的人在向把番茄当成蔬菜的对方描述“番茄”时,给出了“这是一种水果”的提示,那么对方无论如何是猜不出正确答案的。番茄是水果还是蔬菜抑或是二者兼备,人们对此各有看法,不同的看法也无所谓对错,亦没有统一口径的必要,然而蔬菜和水果之间的范畴界线也因此变得模糊。尽管游戏双方在各自思维中有机会呈现同样的事物,但是由于二者对该事物范畴归属的不一致,导致了经由一方的语言呈现之后,双方的思维映象无法对等。因此,在范畴模糊的情况下,语言没能成功地表达好思维,即不能完全反映思维。 3 神秘事物的难以言说性 哲学家将与实际有差距的事物称作“神秘事物”,比如人生、理想等。维特根斯坦说过:“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2]很多时候,人们能够对某件事物有所认识和理解,但这件事物或者人们对其的理解本身是相对混沌、碎片化的,人们无法通过语言准确地“谈论”它。例如,当所谈论之物是诸如“理想”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之物时,大部分人都可以就之给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滔滔不绝一番。这可以说明,关于“理想”,人们能够产生各自的思维活动。然而,由于“理想”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难以捉摸的,因而人们脑海中对于它的看法可能会很丰富而零散,而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部分。 换句话说,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的思维,但若想用语言准确、明晰地谈论存在于思维中的“不能谈论”之物,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神秘事物的难以言说性导致了语言不能完全反映思维。 4 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因素 一些病理性原因会使说话者的语言无法表达其思维。临床证据显示,运动型失语症患者虽然仍保留其思维能力,但是说话能力却大幅退化。患者会出现语言表达障碍,他们的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