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游戏论.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学前教育游戏论 一、 在汉语中,游戏一词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即已出现, 如《韩非子 .难三》中载有:管仲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 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 二、 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三、 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 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四、 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做是剩余力 的无目的的消耗 五、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是一种 社会性的活动观点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提出来的。 六、 杜威提出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 七、 游戏才直观具体地表现为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1、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 3、 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八、 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 实践价值: 1、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 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 有 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2、把游戏看做 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充分地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驾驭和 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 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 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 3、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 . 提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展和发展的功能特性, 展现出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4、把游戏看做是儿童主体性的活动,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 需要、能力等在游戏中的地位和作用。 5、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的实践中, 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 九、 结合学前游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 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十、 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 2、游戏中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3、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 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 5、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 十一、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 :控制、真实性、动机十二、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四特证论 十三、表情、动作、活动对象以及言语等通常是活动的外显因素 十四、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 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探索象征 和嬉戏三种基本类型 十五、游戏的动机: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内部控制 十六、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成分: 兴趣性体验、自主性 . . 体验、胜任感体验、幽默感 十七、游戏真正成为儿童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必 须符合以下要求或特征: 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十八、游戏的基本概念: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 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 自主自由的活动。 十九、学前儿童游戏可划分为四种:即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二十、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袖手旁观的行为 3、单独的游戏 4、平行的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二十一、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接着儿童在游戏中身心体验形式的不 同,把游戏分为机能游戏、想像游戏、接爱游戏、制作游戏二十二、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 动作性游戏、探索性游戏、表现性游戏、建构性游戏、角色扮演性游戏 二十三、 根据游戏的关键性对学前游戏的分类:创造性游戏和规则 游戏 二十四、 根据在实践中游戏的组织和开展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的结合程度上,游戏可分为以下两大类: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 . . 戏; 二十五、 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 —感觉运动水平二十六、 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 ---象征性水平 二十七、 象征性游戏与结构游戏在实际学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既交叉又融合, 游戏发展由感觉运动性水平向象征性水平的转化和升化,使象征性成为在幼儿阶段游戏的典型特征 二十八、 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 ---规则性水平 二十九、 学前教育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1、游戏内容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知识经验逐步增加,三四岁的幼儿开始不再局限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而进人幼儿 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 2、游戏形式的发展(动作的渐次连贯,游戏语言的发展,持续时间的推延,规则的明朗化,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三十、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 1、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2、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

文档评论(0)

152****0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