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法史学的起源.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劳动法史学的起源 摘要:劳动法史学是对国内外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思想、劳动法学科等劳动法相关历史事实变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关影响的分析。本文所称“中国劳动法史学”是指中国学术界对国内外劳动法律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劳动法律思想的变迁与碰撞、劳动法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等劳动法相关历史事实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有关影响的分析。中国劳动法史学既是中国法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劳动法学不可或缺的模块。现有资料显示,中国劳动法史学诞生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本文试从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学术基础等多个角度来探求它的起源,既意在填补我国法史学领域的劳动法史学研究的空白,更期待为我国劳动法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精准导航。 一、社会基础:源自社会剧变和工人运动的激发 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70年,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化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之前两千年的变化之和,“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入量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基础,为中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史学诞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对象 鸦片战争前,以英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入规模一直较小。据统计,年进口总值不过1000万两左右。造成进口值很小的原因之一,是这些进口商品除鸦片外主要是毛织品、金属制品和棉花等物,与广大居民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第二,由于税收高和其他附加费用较多,从西方国家输入的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鸦片战争之后情况突变。首先是通过不平等的《江宁条约》及其附约的规定,税收大大降低,商品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必然大为下降。其次,由于英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段时间里,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其中尤以棉纺织品的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第三,资产阶级的倾销政策,也是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以上三个因素,就决定了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幅增强,商品输入量急剧增加。 2.中国个体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大量破产动摇了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为中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史学的诞生提供了调整和研究的依据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开始全面走进清朝百姓的日常生活,同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商品生产者进行全面较量。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土制纺织品遇到国外价格低廉同类商品的强有力竞争,很快就溃不成军。 3.中国工人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权利意识日渐觉醒为中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史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内涵 由于种种不堪忍受的剥削与压迫,中国工人阶级还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就不断地掀起了反抗斗争。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工人们展开了多次的斗争。斗争一般是由于封建把头克扣工资、厂主企图延长劳动时间、外国工程师、工头、监工欺压工人等等原因而引起的。这种斗争在19世纪末年发生了十余次,20世纪初年达数十次。所有这些斗争,都带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工人阶级,首先不得不反抗那些不把工人当人的帝国主义分子和封建势力,为维护自身的人身自由和免受人身伤害而奋斗,还来不及更进一步提出改善经济生活和民主待遇的更高要求。 辛亥革命后,伴随着整个国家的更新,中国工人运动也呈现出旭日初升、蓬勃发展的新鲜气象,因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而发起的罢工较辛亥革命之前有了明显增加。这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工人运动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辛亥革命后的新趋向,即从单纯地维护自身人身权利的斗争走向维护自身全面经济、政治、权利的斗争,劳动法学、劳动法史学及其研究对象恰恰始终处于工人运动的斗争聚焦点。可以说,70年间中国工人运动的不断升级,为中国劳动法史学的诞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脐带般的给养。 二、思想基礎:源自救亡图存和民主共和的感召 进入16世纪以后,曾经始终走在世界先进文明最前列的中国,前行的脚步变得沉重而缓慢,被一系列后起的西方国家纷纷超越。面对多场战争的节节失败、多个不平等条约的城下之盟和国家主权的日益沦丧,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降至冰点,中国思想界充满了苦闷、迷茫和无助的空气,处处是“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叹。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一部分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的怒吼,迈出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步。中国思想界的观念更新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实践应用,奠定了中国劳动法以及中国劳动法史学诞生的思想基础。 1.救亡图存和民主共和思想的首要之义是提升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信需要包括劳动法史学在内各类新兴学科的有力支撑 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思想家们苦苦追寻的首要目标。在他们中的大多数看来,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民族自强的源头活水。革命先驱孙中山强调:“我们现在要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