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ber仿真软件-三相整流和逆变电路的仿真.ppt

基于saber仿真软件-三相整流和逆变电路的仿真.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相整流和逆变电路的 saber 仿真 三相整流电路的应用范围和类型 ? 单相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较低,给负载提供的容量 较小,输出电压的谐波分量较大。当整流负载容量 较大,或要求直流电压脉动小、易滤波,或要求快 速控制时,通常情况采用对电网来说是平衡的三相 整流装置。 ? 三相整流电路的类型很多,包括三相半波、三相全 控桥式、三相半控桥式、双反星形以及由此发展起 来的适用于大功率的 12 相整流电路等。但最基本的 电路还是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其余类型的电路都可 以看作是三相半波电路以不同方式串联或并联组成 的。 三相半波电路 三相半波共阴极整流电路 ? 1 、三相半波共阴 极整流电路的特点。 ? 2 、三相半波共阴 极 整 流 电 路 的 Saber 模型。 ? 3 、三相半波整流 电路的仿真。 特点 模型 仿真 三相半波共阴极整流电路的特点 ? 1 、它只对半波整流。 ? 2 、晶闸管的阴极连接在一起,然后再与 负载相连。 ? 3 、负载电路是通过“地”构成回路。 返回 电路中各元件的属性值 主电路 控制电路 全局变量的设置 返回 电路中各元件的属性值 ? Vu 的属性值: amplitude 为 310 , frequency 为 50 , phase 属性值为 0 。电压源 Vv 的 phase 属 性值为 -120 , Vw 的 phase 属性值为 120 。 ? 电阻 Ru 、 Rv 、 Rw 的 rnom 属性值均设置为 0.1 , 电阻 R 的 rnom 属性值设置为 10 。 ? 晶闸管和端点类型转换元件的属性值与单相 电路中使用的晶闸管和端点类型转换元件的 属性值相同。 返回 电路中各元件的属性值 ? clocku 的属性值为: initial 为 0 , pulse 为 1 , period 为 20m , tr 为 0.1m , tf 为 0.1m , width 为 1m , clock_delay 为 0 , start_delay 为 a ,其中 a 是定义的一个全局变量 。 ? 将 clockv 的 start_delay 属性值设置为 a+20m/3 , clockw 的 start_delay 属性值设置为 a+40m/3 。 返回 触发角的设置 触发角的修改 三相电路触发角为 0 0 的定义 ? 晶闸管的触发时刻 为电路的自然换相 点,则称晶闸管的 触发角为 0 0 。对于 三相共阴极半波整 流电路而言,晶闸 管触发角的 0 0 定义 为电压值大于 0 的 电路自然换相点。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 三相整流电路触发角的设置 ? 对三相共阴极 ( 共阳极有相似的结论 ) 半波整流 电路中,即使希望整流电路的晶闸管的触发 角为 0 0 时,时钟源 clocku 的 start_delay 属性值 也不能为 0 ,而应该是 1.667ms ,它与 30 0 所 对应。而晶闸管 VT2 和 VT3 的触发脉冲应分别 比 VT1 的触发脉冲滞后 120 0 和 240 0 ,因此如 果时钟源 clocku 的 start_delay 属性值为 a ,则 时钟源 clockv 、 clockw 的 start_delay 属性值分 别为 a+6.667m 和 a+13.33m 。 返回 SABER 元件的使用 ? 1 、用于指定需要在 网表包含的文件,例 如文件中包含了模板 变量的参数值。 ? 2 、用于指定顶层模 板参数的值。 返回 三相半波共阴极整流电路的仿真 ? 1 、指定三相半波共阴极整流电路作为当前设计。 ? 2 、生成网表并上载设计。 ? 3 、首先作 DC 分析。 ? 4 、作时域瞬态分析。时域瞬态分析参数为:在 Basic 标签下 的参数为: End Time 为 100m ; Start Time 为 0 ; Time Step 为 1n ; Start Time 为 0 ; Run DC Analysis First 为 No , Plot After Analysis 为 Yes-Open Only ,在 Input/Output 标签下的 参数为: Plot File 为 tr , Data File 为 tr , Initial Point File 为 dc , End Point File 为 tr ,在 Calibration 标签下的参数为: Max Truncation Error 为 0.005 , Sample Point Densit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