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项增分练17.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专项增分练 (十七 ) 古代诗歌鉴赏 (二) (分值: 40 分) 1.(2019 ·建质检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题。 (11 分)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 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 ②低心事折腰。 [注] ①昌叔:王安石妹夫。 ②分:甘愿。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 秋日傍晚的空寂。 B.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 其中“红”对“绿”、 “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 气韵生动。 D.第六句的“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纷乱。 E.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的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 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 (2)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 分) 第 1 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 (1)B 项,三、四两句其实是诗人在登高中想象的与妹夫 一起赏菊的场景, 既表达了对妹夫的思念, 也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 求。 D 项,并没有体现诗人内心的纷乱。 [答案 ] (1)BD (2)①对妹夫的思念,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②对 美丽景色的喜爱; ③对陶渊明的仰慕,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 [诗歌鉴赏 ] 诗歌第一句通过描写城上的乌啼声,以动衬静,渲 染了秋日傍晚的寂静。 第二句点明了对妹夫的思念, 并引出下文内容。 三、四两句,诗人通过想象与妹夫会面的场景,即二人坐在菊花旁边 饮酒,胜似有美人陪伴,表明了对妹夫的思念之情,且通过赏菊表达 了自己对高洁志趣的追求。五、六两句通过描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 即落叶缤纷、夕阳西下、山中烟雾缭绕等,表现了诗人对美丽景色的 喜爱之情。末尾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以及甘愿 居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 [白话诗歌 ] 城上乌啼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因为想看看你在哪 里,才登上这高山。 我们相逢之时应是面对着黄菊一起饮绿酒,没有 必要让美人吹箫相伴。 流云将落木与渡口紧紧相连, 在烟雾缭绕的山 中依稀看见了远处夕阳映衬下的小桥。 陶渊明享有 “东篱醉 ”这样的 盛名,我甘愿为国事屈意居下位为国效力。 第 2 页 2.(2019 ·河北石家庄、唐山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11 分 ) 有感五首 (其三 )① 杜甫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②。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③。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注] ①此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 (763 年)秋,内容和当时朝廷中迁 都洛阳之议有关。 安史之乱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残破,每年要从 江淮转运大量粮食到长安;加上吐蕃进扰,长安处在直接威胁之下, 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 ②天中:指洛阳。 ③翠华:指天子之旗,这里 指代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首联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 正是因地理位置优越, 人们才提议迁都洛阳。 B.颔联紧承首联,写洛阳百姓等待皇上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 暖,可见洛阳百姓正翘首企盼迁都洛阳。 C.颈联前一句是说“金汤固”对于巩固国家统治没有任何作 用,后一句突出对政治革新的认识。 D.尾联中的“不过”一词,看似轻描淡写,实际更引人注目, 突出了“行俭德”的重要性。 第 3 页 E.“盗贼”一句, 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 语言尖锐,感情沉痛。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迁都的观点态度。 (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 (1)B 项,“寒待翠华春 ”是反话,实际上表达的是百姓 的怨愤。 C 项,“对于巩固国家统治没有任何作用 ”不当,诗人应该 也肯定 “金汤固 ”的作用,只不过认为 “行俭德 ”更重要。 [答案 ] (1)BC (2)对于迁都一事,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诗歌 中,诗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迁都的否定态度。 诗的颈联两句一反一 正,通过对比点明对于巩固国家政权来说, 最根本的是不断革新政治, 使人民安居乐业; 尾联进一步说明了怎样才能 “长令宇宙新 ”:只不 过是皇帝躬行俭德,减少靡费,减轻人民的负担罢了。 [诗歌鉴赏 ] 首联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这也是主张 迁都洛阳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 诗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转述, 是因为 单就地理位置而论, 洛阳确有建都的优越条件。这里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