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绩效、传统价值观与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变迁.docxVIP

经济绩效、传统价值观与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变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绩效、传统价值观与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变迁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面对中国高政治信任的谜题,需要从政治信任的结构及其变迁做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该论域已有研究中存在概念化、数据选择及模型设定上的不足,利用2002—四波全国调查样本,分析处于政治信任“保护带”结构层面的地方政府信任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公众的地方政府信任呈现出波动的状态,理性选择解释路径下的经济绩效及社会文化解释路径下的传统价值观虽然对于提升地方政府信任有显著的正面作用。但是,各解释变量与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效应表明,经济绩效的提升作用有所减弱并随着时间产生波动,而传统价值观的提升作用则稳定而持续。因此,随着传统价值观的式微,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将随着经济绩效的波动产生更为剧烈的变迁。 关键词:地方政府信任;经济绩效;传统价值观;交互效应 作者简介:郑华良,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城市与地方政府管理(E-mail:hlzheng@;福建 泉州 3620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政治信任层次差异的机理与对策研究”(13YJC810026) 中图分类号:D621.5;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9)05-0111-11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政治信任的现状、结构及其变迁与西方民主国家存在诸多差异,这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并形成知识贡献。西方民主国家的公众有着对政府持怀疑论倾向的传统(Citrin J.Comment:The Political Relevance of Trust in Government.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68(3),pp.973-988.);近几十年来公众呈现出对政府低信任水平的状态(Norris P:Critical Citizens: Global Support for Democratic Government:Global Support for Democratic Govern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1999.)。与之不同,中国公众的政府信任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首先引起了华人学者的关注,将该现象称为“中国高政治信任的谜题”并通过多项实证研究加以证实(Chen J,Zhong Y,Hillard J.Assessing political support in China:Citizens’ evaluations of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1997(6),pp.156-168.)(Li L.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 Modern China.2004,30(2),pp.228-258.)(Shi T.Cultural Values and Political Trust:A Comparis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aiwan.Comparative Politics.2001(4),pp.401-409.)。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高政治信任的背后,一方面存在政治信任结构上“央强地弱”的差序信任格局,另一方面政治信任的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而产生波动。这提醒人们注意到,中国的高政治信任水平只是整体上的情况,并非存在于政治信任的多个面向之中,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迁。 不同于美国政治信任“倒金字塔”结构,多项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政府信任存在着“央强地弱”的现象,李连江将这种现象概念化为“差序政府信任”(李连江:《差序政府信任》,《二十一世纪》(香港)第6期,第108—114页。)。概念界定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李连江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下公众政治态度的独特性(Li L.The Magnitude and Resilience of Trust in the Center Evidence from Interviews with Petitioners in Beijing and a Local Survey in Rural China.Modern China.2013,39(1),pp.3-36.),形成了中國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贡献,也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沿着这一路径,形成了不少高质量的实证研究(吕书鹏:《差序政府信任:概念、现状及成因——基于三次全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