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听众的“和谐随身听”.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听众的“和谐随身听” 致热爱广播播音与主持的你: 第 2 页 “随身听”既不是随便放,也不是随便听。和谐是关键。 内容上如何做到和谐呢?叙述上如何做到和谐呢?形态上如何做 到和谐呢?情感上如何做到和谐呢?表达上如何做到和谐呢?手 法上如何做到和谐呢?本节的音乐节目主持之道期待你随时随地 随便听。 听众的“和谐随身听” 第 3 页 01 把握思想意蕴,在内容上和谐 有人认为,音乐节目无非是说说唱唱,给人以娱乐罢了。这 只说对了一部分。音乐节目不仅仅是娱乐,作为广播新闻媒 体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有其导向作用,只不过是表现 形式不同而已。音乐节目的导向作用是通过歌曲给人以精神 和灵魂的渗透,让人在无形之中接受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 观的净化与升华。音乐和歌曲是同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的, 它体现着时代本质的东西。 听众的“和谐随身听” 第 4 页 02 科学分析评介,在叙述上和谐 评介性的串联语言,作为主持人的审美观点,在音乐节目 中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理性化的叙述特征。过去,我们有些 音乐节目虽然能够准确地反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 特性,但是其理性化的叙述格局使评介性的串联语言与音 乐作品难以保持形式上的和谐统一。因此,音乐节目往往 笼罩着浓厚的学术化气氛,在艺术上又有失水准。 听众的“和谐随身听” 第 5 页 为了寻求广播音乐节目在形式上的和谐与完 美,主持人应该打破这种常规化的叙述格局, 用音乐语言方式来解读音乐作品,在评介性 的串联语言中注入一些音乐化的成分,尽量 淡化节目的理论色彩,在节目中营造一种抒 情化的气氛,使评介性的串联语言在形象化 的叙述格局中向前推进,进而与音乐作品形 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在播放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时: 1979年,蒋开儒路过深圳的时候,到处一片荒凉。 1992年,当他再次来到深圳的时候,已经是高楼林立, 百业俱兴。强烈的对比,使蒋开儒惊喜地发现了他创 作的新闻点,不光是他个人命运发生了改变,有了春天, 整个民族也有了春天。于是,一首激情澎湃的 《春天 的故事》迸发而出。而当新时代的脚步撞击他的心 扉时,又一首脍炙人口的 《走进新时代》跃然纸上。 听众的“和谐随身听” 第 7 页 03 注重衔接自然,在形态上和谐 在音乐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将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介纳形象 化的叙述格局,虽然能够保证评介性的串联语言与音乐作品 在形式上的和谐一致,但并不代表节目整体上的和谐完美。 为了主体的表现需要,评介性的串联语言与音乐作品内容常 常交替出现. 听众的“和谐随身听” 第 8 页 而两者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们在节目中扮演着 不同的角色,作为支撑节目的主导因素,评介性的串联 语言除了肩负着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介的重任之外, 还承担着衔接作品的责任。因此,主持人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