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pdf

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 年第4 期 ( ) THE NEW VOICE OF YUE—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 交响曲的结构特征 [内 容 提 要] 交响曲是器乐曲领域最复杂的体裁,是最富魅力的音乐艺术。其思想内涵、创作 倾向、音乐风格、技术手法特征及演变,可以说是音乐发展的一个缩影。冼星海 的两部交响曲,处于我国早期交响曲创作发展的开拓期,尝试将西方音乐的和 声、对位、结构布局等作曲理念体现中国民族化,探索西方音乐技术与中国民族 音乐风格相融合,为中国现代音乐结构及组织理念创造一个萌芽和开端。作为 特定历史背景及人文环境和有限创作条件下的产物,这两部交响曲既揭示西方 音乐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结合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又推动了日后现代音乐民族 化的研究,对中国音乐历史演变和交响曲创作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 键 词] 冼星海/ 交响曲/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1-5736 (2016)04-0 125-11 引言 1929 年黄自先生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怀旧》,开创了我国交响曲创作的先河。自黄自先生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曲家 如:冼星海、贺禄汀、马思聪等,他们也相继创作了不少交响曲作品,推动、鞭策并激励着我国交响曲创作的向前发展。而冼星 海的两部交响曲,虽以今日之眼光看未必算是交响曲领域之佳作,可作为特定人文环境和有限创作条件下的历史产物,(这两 部作品)既揭示了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结合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尤其交响曲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变);也推进了现代音 乐民族化的研究。同时这两部作品政治化革命内容的高度体现;展现民族风格与民族精神的标题性和内容性的立意也深深的 彰显出延安鲁艺的优良传统——促进和推动革命的新兴音乐题材的发展。从这些角度看,冼星海的两部作品不仅对中国音乐 历史发展和交响曲创作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兼具一定的学术意义,同时也具备深刻的革命教育意义。 《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的结构分析 ( ) 一 第一乐章 ·锦绣山河 整个乐章共五个主题乐思分别为: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蛋民歌》、展开部插部主题和尾声(谱例略),按其所呈现的 [ ] ( ) 1 作者简介:周凌宇 1981~ 女,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 126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 年第4 期 几个主题间的相互贯连关系,依曲式功能划分原则可得出,整个乐章其宏观曲式结构为:典型的奏鸣曲式。如例 1,谱例说明细 致直观,文章后面不再赘述。 周凌宇: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 127 ( ) 二 第二乐章 ·历史国难 该乐章共三个主题乐思,几个主题间相互关联并依据曲式功能划分规则可得出,整个乐章曲式为:带有引子的单三部曲式。 详细论述如下: b 首先,引子(开头至50 小节)为一个16+ 10+ 17+7 的体现起、承、转、合功能的结构,调性为 B 宫系统。 51 至103 小节为A 段,可细分六个结构层次,在六层次所组的统一全过程中,主题乐思由最初、最简单的种子胚芽逐渐层 层递进,由简入繁,伴随节奏音型有规律的加密,循序渐进地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值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