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朱湘《采莲曲》赏析学习.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资源 朱湘《采莲曲》赏析 朱湘《采莲曲》赏析 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拌,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犹疑。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飓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一、虚幻的理想 落日把荷池染红,晚风把岸边的金柳拂醉,一叶小舟袅着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歌声,穿越于碧 的 叶之 ,采 子,最后,消融于 茫的夜色之中?? 是朱湘《采 曲》所 造的意境。 一年朱湘 21 , 好完婚。 两年前( 1923 年) 生了被清 开除出校的不愉快事件,但 竟人生正当得意 ,今不高歌几高歌? 其 , 只是常人的看法,事 并不如此。 的朱湘,其 生活 没有《采 曲》中的盎然 情。新婚并没有 朱湘 来燕 ,相反, 来的只是更加 烈的震 。 一年朱湘与曾被父母指腹 婚的刘霓君(刘彩云。霓君是婚后朱湘所改)完婚。刘父母双亡,一直随兄生活。 使朱湘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朱湘也是父母双亡,寄于大兄 下。 婚礼是由在南京供 的身份 、高朋 座的大兄主持的。 然而,受 代高等教育的, 接受 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朱湘,本来就不 意依旧式婚 行礼,但固 横的大兄却偏要按 旧有的程式行跪拜礼。 果,不愿妥 的朱湘只肯以三鞠躬代之。于是大兄以 了他面子,当晚即大“ ”洞房, 喜 也 打成了两截。朱湘一气之下,当即就搬到了二十 就守了寡的二嫂薛琪英家。从此,兄弟便形同路人,再无往来和同胞情 。朱湘 有弟兄四个,姐妹七个,却 他 一个也不容,始 被看作外人。 一切都留 了朱湘天生的抑郁、自卑和仇 。可以 , 是出于同病相怜,才使朱湘和刘霓君最 合。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可惜的是,偏偏朱湘从来不懂什么是爱情。在他看来,人生只有三件事——朋友、性、文章,只不过一件接一件地完成而已。由于朱湘性格的乖僻,朋友间关系紧张自不必说,便是夫妻间隔阂也不小,也有刀兵相见,家具遭殃之时。只是因为同病相怜,才很快和解罢了。 由此可见,朱湘的现实里绝没有一丝《采莲曲》所创造的 意境的痕迹。《采莲曲》只不过是朱湘一种虚幻的理想生活 罢了,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点,可以从朱湘同一年创作的另 一首主题迥异的诗作《葬我》中得到印证。“葬我”单见这 名目,就令人咋舌。按常理说, 21 岁的青年正处于奋发向上 的阶段,当不应过早地考虑自己的归宿。但诗人与生俱来的 忧郁气质, 使得朱湘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人生焦虑、 痛苦。于是,这个年龄的朱湘就已经开始把归宿化为对“芳香的 梦”的苦苦寻求,寻求“葬我”之地。从“荷花池内”到“马缨花下”到“泰山之巅”到最后烧成灰烬,投进滚滚春江。从诗歌对“葬我”之地的热切关注中,我们能清晰地聆听到诗人此时此刻灵魂的安详和面对死亡的宁静。平日里人生中所有的烦躁、焦灼、熬煎,此时此刻都完全消解,完全匿迹。朱湘不单考虑了自己的归宿,而且还把归宿描绘得非常完美、坦然。 《采莲曲》则完全不合朱湘的性格气质,其格调是欢快的,恬然的。所以说, 《采莲曲》是诗人对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和对冷酷人生的逃避的真情流露,是诗人“芳香的梦”的温暖归宿。《采莲曲》后果真被排入曲,在小船上演奏。朱湘听后,感慨万千,即席吟诗:“不识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知音如不赏,归卧故里丘。”隐遁超脱之意溢于言表。而朱湘,太湖人,故乡正好有莲。 所以,说《采莲曲》是朱湘归宿的理想所在,未必十分不可。 二、时代的弃儿 长期的寄人篱下和被异视,给朱湘带来了极其沉闷的心理重负。这重负朱湘一时一刻都脱不下,这重负也把朱湘压得 极其自卑。 自卑再生出仇视, 于是自卑又表现为极端的自尊。 他多愁善感却又恃才傲物,性情异常乖戾怪癖。 朱湘 13 岁入省立师范, 15 岁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科, 18 岁发表诗作、译作,不愧为“新月派”的杰出诗人(朱湘, 研究会成员却是新月派主张) 。朱湘虽年少负才,但摆在朱 湘面前的前程并不锦绣辉煌。 1923 年清华毕业前夕, 朱湘却被校方开除出校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朱湘对所有的必 修课都不感兴趣,而只钟情于文学,甚至故意抵制斋务处早点名的制度。终致因点名经常不到而累计记满三次大过被开除学籍。后经“清华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32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