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印制板层压工艺技术及品质控制(二).pdf

多层印制板层压工艺技术及品质控制(二).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层印制板层压工艺技术及品质控制(二) 3 层压过程之品质控制简介 3.1 前定位系统层压过程品质控制 3 .1.1 半固化片来料品质控制 凡新购进的 1080 型或 2116 型半固化片,为掌握压制的具体工艺方案和 检验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应对材料性能进行测定。 在材料入库保存期超过三个月 后,由于材料随着存放期延长产生老化现象, 也应进行测试以判定材料是否适合 生产需要。 具体性能测试有树脂含量测试、 树脂流动度测试、 挥发物含量测试和 凝胶化时间测试。 (1) 树脂含量测试 ①取样 试样为正方形, 其对角线平行于经纱斜切而成, 尺寸为 4 ×4 英寸,共计 三组,每组重量大于 7 克。其中一组切自半固化片的中央部位, 另两组分别切自 半固化片的两侧,但到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 1 英寸。 ②测试 把试样放入坩埚中 ( 坩埚应先称重 ) 一起称重,精确至 1mg,连同坩埚放 入马福炉中加温至 500~600℃,灼烧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从炉中取出坩埚和残 渣,放入干燥器里,冷却至室温,称重量精确至 1mg。 注:炉温应控制在不造成玻璃布有熔融现象,而且树脂应完全灼烧呈全 白状态,否则应延长时间或调整温度重新制作。 ③计算 G( %) =(m1—m2)/m 1 ×100 1 2 式中: G——半固化片树脂含量百分数; m—试样重量; m—失去树脂后 玻璃布重量。 ④记录 将测试的三组试样,分别记录结果。 说明:如果没有马福炉,可作一般精度的测试。样品用浓硫酸将树脂彻 底溶解后,用水洗涤干净, 100~110℃烘干,取样品原重与失去树脂后重量,按 上述公式计算。 (2) 树脂流动度测试 ①取样 试样为正方形,边长 4 ×4 英寸,精确至 0.01 英寸,切割方向为对角线 平行于经纱斜切,样品总重 20 克为一组,共 3 组。重量精确至 0.005 克。 ②测试 每组以布纹方向一至叠合在一起,放于两平板模具内,压机预热至 6 2 170±5℃,入模立即施压力 (1 — 1.5) ×10 Pa/cm ,压力升至最大值约为 5 秒钟, 保温保压 20 分钟,开机取件冷却至室温。 切取一个正方形,其边与试样对角线平行,边长为 2 倍的 2 的平方根 ±0.01 英寸,或切成 3.192±0. 01 英寸的圆,圆心为试样对角线交点。 用分析天平称取小方块重量,精确至 0.005 克。 ③计算 1 2 1 n( %) =(m—2m) /m×100 式中: n——树脂流动度; m——试样切片初始重量 (20) ;m——小块取 1 2 样的重量。 (3) 挥发物含量测试 ①取样 试样为正方形半固化片, 尺寸为 4 ×4 英寸,裁切方向为对角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