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范围问题的求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居高临下求解圆锥曲线范围问题 绍兴市第一中学(312000)刘立锋 浙江省上虞中学(312300)谢全苗 圆锥曲线范围问题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大,应用性强,而且情景新颖,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素质,既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历届高三学生的难点。难在如何在变化的情景中去有效地建立相应的含参不等式。本文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及有关典型题型,对圆锥曲线范围问题中,如何居高临下在变化的情景中去有效地建立不等式来求出变量范围的途径和方法做一总结,以高效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 用好对称,回到定义建立不等式 回到定义,运用概念本身的限制条件,创设相应的不等式,是求解圆锥曲线范围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 例1 已知椭圆+=1 (>>0),,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的垂直线与轴相交于点(,0) . 求证: <<. 解析:设点,的坐标分别为(,) 、(,) (≠),代入椭圆的方程,作差,得:= -·, 又由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 -(-), 令 = 0, 得 =·. 由椭圆的定义知-≤≤, -≤≤.由≠以及-≤≤.即得 <<. 数形结合,巧用点的位置关系建立不等式 《解几》课本开篇(首页)就指出:“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各种点、线(直线和曲线)之间的不同位置关系都能很好地用相应的代数式来刻划。如点(,) 在直线 上(或下)方 ,就有>(或<;又如点(,) 在椭圆+=1 (>>0) 内(或外)部,就有+<1(或+>1),等等。因此,在求解某些圆锥曲线范围问题时如能数形结合,巧用点的位置关系建立不等式,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2 若椭圆+=1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对称,求实数范围. 解: 设椭圆上两点(,),(,) 关于直线对称, 的中点为(,) . 由,, 相减得 .∴= -=-, 故代入直线方程,得,于是,∵点(,) 在椭圆内部,故+<1,解得-<<. 活用对称,巧构方程,利用建立不等式 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二次不等式的解及直线与曲线(圆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巧构方程,运用满足的条件建立不等式,就成为求解某些圆锥曲线范围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5 若抛物线上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设抛物线上两点(,),(,) 关于直线对称, 的中点为(,) .显然≠0, 则===+= ① ∴== , ===, 将(,)代入直线方程,得= ② 由①,②知, ,是方程 + + () = 0 的两根.由>0, 得 (2+1)(6<0. 所以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利用方程,巧用和另一个参变量建立不等式 由上可知运用满足的条件建立不等式,是求解某些圆锥曲线范围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有时还得运用第二个参数的关系才能求解。 例4 已知椭圆+=1 (>>0)的离心率为,直线平分椭圆的一条斜率为的弦,求实数的取范围. 解: ∵ 离心率 = = , ∴ , ∴ . 故椭圆方程为+=1. 由 +=1. 消去得= 0. 由>0,得< , ∵+=, +=(+) + = .斜率为的弦的中点为(,) . ∵点在直线上,∴()++1=0. ∴ ,由<得< ,解这得>. 所以实数的取范围是(,). 认真挖掘,用隐含条件建立不等式 有时求解某些圆锥曲线范围问题中一时找不到相应的不等式,但若能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来建立不等式会顺利成章。 例5 椭圆中心是坐标原点O, 焦点在轴上, 过椭圆左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P, Q两点,且OP⊥OQ , 求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解: 当PQ⊥轴时, F(,0 ), =, 又= 且 OP⊥OQ , ∴=. 即=.∴ , ∴ , = . 当PQ不垂直轴时, PQ:代入+=1 (>>0)得: ,设椭圆上两点P(,),Q(,) ∵ OP⊥OQ , ∴ , 即, 亦即 , ∴ . 解得 =, ∵ >0 , ∴ >0 , 又 ,得 <0 ,解得 <<1 . 综上所述, 得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 . 反客为主,利用已知变量的范围建立不等式 求某些圆锥曲线范围问题的本身是由一些基本的已知“范围”演变而来的,因而要首先探索参数与参数之间的关系,变更解题的某个阶段参数的主辅关系,反客为主,沟通未知“范围”与已知“范围”的联系,然后利用已知“范围”,求出要确定的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6 如图已知梯形中=2, 点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双曲线过、、三点,且以,为焦点.当≤≤时,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解析:本题可视为双参数问题, 和互相

文档评论(0)

xxxq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