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便利店行业内忧外患绝处求生
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5月28日
2月,商务部解冻外资商业特许经营业务,便利店全球老 大7-11拿到首张批文;紧随其后,三类外资商业企业审批权 正式下放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被放权的正是便利店等小型 卖场。政策闸门放开,觊觎已久的外资零售巨头们围绕便利 店而展开的“圈地”战已揭开大幕。而与此同时,在政策庇护 下仍然生存艰难的内资便利店,显然还没有做好应战准备。
一边是全行业亏损现状,一边是外资零售巨头大肆“圈
地”
政策“搅动”便利店市场
日前,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委托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核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单店面 积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店、便利店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 衙务主管部门。“这实际上是进一步降低了外资进入商业领域 的门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就整个便 利店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个利好;但也意味着这-?市场上的 竞争将更加惨烈,特别是对相对孱弱的内资企业而言。”
外资企业在中国零售市场已驰骋多年,但在便利店领域 一直受到政策的束缚。随着政策闸门放开,大批的外资零售 企业都意欲在这一市场上强占一席之地。目前,全球排名前 几位的便利店集团,如口本7-11、全家、罗森、美国OK、 AMPM都U进入中国,并展开强势的“圈地运动”。
同时,原来以超市、大卖场为主的零售企业也表现岀对 便利店市场的浓厚兴趣。据了解,沃尔玛已抢先一步在深圳 开设了两家社区店。另据家乐福内部人士透露,3月1日下 放零售店审批权之后,该集团将会借其旗下的冠军超市和迪 亚天天折扣店这两种业态扩展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搅动便利店市场的消息绝非仅此一条。1月12日,商务 部条法司司长尚明称《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正在国务院 进行后期审查,该条例将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特许经营市 场。2月14日,世界**的便利店连锁集团7-11宣布,其发 展特许经营业务的申请已经获得商务部批准,成为首家获准 在华开展该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
7-11的中国攻略
1992年,世界便利店一号巨头7-11首次进入中国内地;
2004年,在东直门开出北京首店。尽管7-11 -直宣称北京 是其在中国发展的重点,并扬言要在2008年Z前开店350 家,但就在当年,开店50家的计划只实现了 10家;2005年, 计划开店100家,只完成了不到30家。踌躇满志的7-11不 仅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预期,而且两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7-11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做直营)前期投入非常大,每家 店的投资都在一两百万。很多是做样板店。”著名便利店业 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黃江明博士告诉记者, “开直营店,赢利并不是主要目的,它是希望大家看到便利店 这个业态非常好,店铺是非常直观的宣传方式。”
“7-11在日本的单店日营业额只要达到4000-5000元,就 可以赢利。而现在北京的单店口营业额已经达到1.4万元左 右,但是却是亏损的。这主要是因为店数太少,导致成本过 高。”黄江明说,“麦当劳在中国只有100-200家店的时候, 也是亏损的,这是同样的道理。”
国信证券的分析师谭丽也持相同的看法。她分析称网络 的鋪建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未达到规模经济是7-11北京公司 亏损的主要原因。
不过,随着7-11获得特许经营牌照,上述问题将迎刃而 解。依靠其杀手铜——加盟,7-11将可以低成本在中国市场 上辟疆扩土,构建营销网络,同时收获规模效应。7-11的中 国战略已渐渐清晰。事实上,7-11方面也从未掩饰过自己的 野心:“我们来中国的主要日的,是进行特许经营而不是开亘 营店。”
内外资便利店差距甚远
“这小超市跟这挺方便的,家里临时需要点什么出来就能 买到。”刚刚从一家“快客”走出來的刘阿姨对《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说,手里的塑料袋里装着一瓶醋和一份报纸。刘阿姨所 称的“小超市”,其实是位于美术馆东街的一家“快客”便利店。 相对于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小店显得比较冷淸,经营的商 品多为食品饮料,也有一些日常用品和烟,唯有进门处待售 的报纸,显示出一点便利店的味道。不远处还有一家差不多 大小的便利店,经营模式大同小异,商品价格都比大卖场稍 贵,而且都没有任何自有或自制商品。
在科学院南路7-11新科祥园店,记者却看到另一种便利 店的景象:倾斜式的冷藏柜可以自动整理排面;液晶电视不 停播放着商品广告;三台收银机方便顾客快速结账;店内的 装修非常漂亮,甚至还装有与公安联网的报警系统。
店里的人气也不错,经营的商品除了食品、饮料、烟酒、 口用品外,最具特色的是有很多自制的快餐和仁场H纭昂渺 馈保嗨浦泄穆榻碧蹋缓蟹梗胁腿詹投加校分侄 啻?-7种,而且价格适中,口味很好;也有热气腾腾的包子、 蒸饺,甚至还有油条、豆浆(永和)。开放式冰柜中有各种沙 拉、寿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