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影调中的节奏和旋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照片影调中的节奏和旋律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文学家W.帕特尔(Walter Pater)就曾断言:“现代的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这一大胆的论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各种艺术形式与音乐中节奏和旋律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其后国际文艺潮流的发展,证明了帕特尔先生的看法,颇有道理。 去年第三期《文艺研究》发表的王朝闻同志写的《门外舞谈》,把舞蹈、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戏剧、诗歌,以至于我国民间的皮影和剪纸,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各不相关的门类实质上所具有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文章甚长,但尚未论及摄影,现在还无法预料王朝闻同志在以后的文稿中,会不会提到摄影。但摄影与音乐的关系,确乎是非常密切的。著名的加拿大肖像摄影家Y·卡希就曾把照片的影调结构比喻为交响乐曲的乐章结构,他说:“黑白照片里的每一局部影调,都应象一首交响乐曲中的各个章节那样,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韵味。”卡希此话,开门见山地说明了照片“影调”与乐曲“音调”的内在联系。照片中的“影调”,实际上就是摄影艺术里的“音调”。 摄影在历史上曾一度被称为“光画”。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的确,摄影是离不开光线的,它是用光来作画,也就是利用光线的明暗来构成画面的。光线的由明到暗,由白到浅灰,由浅灰到深灰,由深灰到黑,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阶调,叫做影调。从浓黑到深灰的影调,相当于低音区的7 6 5 4 3 2 1等音符;从浅灰到最明亮的白色,相当于高音区的1 2 3 4 5 6 7等音符。大量运用深灰和浓黑影调构成的画面,被称为“低调”照片(low key);大量运用浅灰和亮白影调构成的画面,被称为“高调”照片(high key),其来历即在于此。影调的作用,不仅在黑白照片中十分鲜明突出;就是在彩色照片中,也相当重要。彩色照片失去了光线的明暗变化,就会失去立体感,失去物体的质感和量感,变成了仅有色彩的平涂画面。 音调与人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哀怨之声低沉,欢乐之声昂扬,谈情说爱,其声缠绵,奋勇杀敌,其声激昂。同样,影调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也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题材而各有变化。在表现悼念的哀思时,一般常用浓黑和深灰的低调,在表现青春的欢乐时,一般多用明朗的高调;人们用对比强烈的黑白影调来表现刚强的性格和激烈的战斗,用柔和的影调来表现温情脉脉的爱恋。在影调的运用方面,一般的摄影者和成熟的摄影家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光线和影调的面前,处于被动和无能为力的地位,他们见啥拍啥,原来是什么样,拍出来就是什么样。在他们的照片里,黑白灰的影调是杂乱无章的,正如一堆没有经过选择、没有构成节奏和旋律的音符;成熟的摄影家则根据自己所要拍摄的题材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主动地选择影调和控制影调,首先为作品确定一个特定的“基调”,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去构思和创作。 英国女摄影家玛格丽特·布朗拍摄的儿童肖像,之所以要采用洁白明亮的高调,固然是与孩子的嫩白皮肤有关;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位摄影家的用心,一方面是要以一尘不染的干净背景来说明幼童的天真无邪;同时,另一方面大概也在表现摄影家希望孩子今后能走上光明灿烂的人生征途的良好祝愿。美国摄影家山姆·佐伦伯尔为了表现母亲对孩子慈爱而纯洁的感情,采用了柔和的浅灰色的影调,并用白色的背景来衬托出母与子的身影。而新加坡摄影家王福康拍摄的《忆当年》之所以采用了浓黑的低调,固然与马来人的棕黑色皮肤有关,也是为了更深切地表达出长期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劳苦大众,对于他所经历的艰苦生涯,有着一种沉重的回忆。作者在低调的基础上,又运用了黑白影调的强烈对比,来表现一种坚毅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同样是表现老年人的低调照片,西德摄影家彼得·凯特曼所运用的影调,却较为柔和,这是因为他所拍摄的演员,尽管也是历尽沦桑,有着许多辛酸的回忆,但她毕竟是个老太太,性格比较委婉,含蓄,所以在低调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柔和的灰色。 但是,光有一个统一的基调,还不足以形成一幅完美的摄影艺术作品。正如人们对于乐曲的要求那样,他们还希望照片中的影调,能构成鲜明的节奏(rhythm),产生优美的旋律(melody)。如果说,音乐中的节奏,是采用各种音符,通过对时间的有规律的分割,再加上轻重强弱和抑扬顿挫的变化所形成的;那么,摄影艺术中的节奏,就是采用黑、灰、白等各种光斑和色块,通过对于平面空间(即画幅)的有规律的分割,再加上明暗浓淡的变化,而形成了有韵律感的影调的节奏。至于旋律,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旋转着的规律,它的变化,比节奏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更加充分地抒发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影调的要求是:既有变化,又要统一;既有对比,又要和谐。和谐与对比,是一对既互相矛盾又密切相关的因素。如果影调的明暗和浓淡没有鲜明的对比,我们得到的将是单调和沉闷,而不是真正的统一与和谐;另一方面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