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种猪遗传改良进展与发展趋势
刘榜袞蒋腾飞樊斌彭中镇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姑教育部靈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中国己多年成为世界养猪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重耍组 成部分。2010年,全国出栏生猪达6.67亿头,猪肉产量达5070万吨,都占世界生猪出栏总 数和猪肉产量的40.6%以上(孙徳林、云鹏,2011);中国畜禽肉总产量中猪肉的比重已占 64.59%o猪肉在中国肉类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了中国种猪业的兴旺和发展。目前种猪市 场仍然以国外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白占绝对优势。对于这些外种猪的生产水平、育种措施 以及猪育种发展趋势是猪育种工作者关心的重耍问题。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供育种工 作者参考。
1目前三大引入品种猪的生产水平
目前我国种猪市场以杜洛克、长白、大白三个品种为主导,三大品种的生产水平直接影 响到我国生猪市场。近年来我国分别从美国、加拿大、英国、丹麦等国引进的品种主耍是杜 洛克、长白和大白品种,2005-2006年引进的种源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种源主要来自于 美国和加拿大。加拿大生猪改良中心(CCSI)年报中达100 kg体重日龄公猪为147天,母 猪为155天;达100kg体重背膘厚公猪10.2 mm,母猪为10.6 mm (见表4)。大白猪窝产仔 数达13头(见农2)。丹麦核心群纯繁长白猪窝产仔数达到14.7头(见表3)。
表1 2005-2006年我国引进种猪情况
美国
加拿大
法国
英国 丹麦
合计
数量
3074
1216
314
321 691
5616
比例
54.74%
21.65%
5.59%
5.72% 12.30%
100%
注:根据孙德林(2005)和焦纯青(2006)的数据进行整理
表2加拿大母猪的产仔数(2009年)
品种
测定头数
总产仔数
测定头数
产活仔数
大白
39464
13.0
27485
11.3
长白
22106
12.1
15463
11.1
杜洛克
3047
10.0
2112
8.7
平均
11.7
10.4
注:数据来自加拿大生猪改良中心(CCSI)年报(2009-2010)
表3丹麦核心群纯种母猪的产仔数
品种
总产仔数
产后第5天存活仔猪数
大白
14.2
11.4
长白
14.7
10.7
杜洛克
9.9
-
注:数据来自丹育国际网站(/smcnis/DanZucht/zuchtarbcit/ vcrbcsscrungcn/3974/
刘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猪遗传育种科研工作。Email: liubang@,电话:027
Index.htm?ID=3974)
表4加拿大种猪达100kg日龄和100kg背膘厚的平均水平
(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 0)
公猪 母猪
猪场数
测定总头数
头数
日龄
背膘(mm)
头数
日龄
背膘(mm)
约克夏
81
35094
6886
148
10.3
28003
156
10.9
长口
65
23226
5341
146
10.1
17789
153
10.2
杜洛克
55
10148
4757
147
10.1
5313
154
10.4
总计
68468
16984
51105
三品种平均
147
10.2
155
10.6
注:数据来自加拿大生猪改良中心(CCSI)年报(2009-2010)
山表1至表4所示不同国家的种猪生产水平可以发现,无论是生长速度、背標厚度还是 产仔数,其性能都已经非常优良,然而对这些性状的选择一直没有停止,因为选择一旦停止, 群体平均水平就会下降,因此,育种工作是保持和提高种猪生产水平的根本。
2遗传改良措施
2. 1常规育种
在猪的育种匚作中,对于生长速度、背膘厚度、产仔数等可以进行直接度量的性状利用 常规选择的方法己能成功地进行遗传改良,只不过対于产仔性状要采取特殊的常规选择法。 即使对于眼肌而积、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等这类活体难以度量的性状,近年来借助仪器设 备也可以进行测定了,根据这些测定结果亦可对这类性状利用常规选择法进行遗传改良。此 外,随着对饲料转化效率及经产母畜繁殖性能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又提出了“RFI” (residual feed intake,残留采食量)的新概念并对usow longevity M (母猪利用年限)性状重视了起来, 以便更准确、科学地对生长和繁殖相关性状开展选择和改良。
一些国家山于B型超声仪器、自动记料饲喂系统、脂肪肌肉厚度测定仪(Fat-O-Meter) 等先进测定仪器的使用,一些性状的测定过程更为自动化,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同吋, 以BLUP和综合选择指数为基础的遗传评估软件如PIGBLUP、GBS等的使用,公、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