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难句试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颜渊难句试释 第1章 颜渊问仁,子曰 :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注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复,符合,在这里不是恢复的意思。②天下归仁焉,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个仁人。归,这里是称许的意思,不是回归。 第2章 仲弓问仁。子曰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注释】 ①在孔子的生活与社交圈里,包括其弟子在内,都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大夫、士)。所以古代学者对孔子答话的一般解释是 : 出门做事,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像面对祭祀大典一样。自己所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样,在社会上没人怨恨,在家里也没人怨恨。②今天,公众地位平等, “使民”可以理解为请求别人帮助。③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有上级下级、老板员工之分。使民如承大祭,对于那些身分是上级、是管理者的人来说,甚至是对于各类执法人员来说,都是具有醍醐灌顶意义的至理名言。我常常想,雷洋案、砸运钞车案、大洋彼岸执法者枪击黑人案,如果当事的双方都读懂并践行孔子的这句话,抑或只有一方读懂并践行这句话,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新年伊始,最高检与最高法出台了一系列执法规范,以约束执法者的言行,固然令人欣慰;全国各地的小学老师们,把孔子的这段话原原本本地讲给孩子们听,引导孩子们去践行,如何?中小学的校长们不是都在被校园暴力折磨得不堪狼狈吗?选一些论语上讲修身养性的话,请教政治教语文的老师们认真讲给孩子们听,如何?出了事去处罚学生、教师、家长,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以暴制暴,连杯水车薪也谈不上。再往大处说,物质生活富裕的人所面临的精神生活危机,如何解决? “天不生仲尼,漫漫如长夜”,信夫! 第6章 子章问明。子曰 :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语译】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明辨是非。孔子回答说 : “像一点一滴的水逐渐浸润那样的谗言,如果能够分辨;像具有切肤之疼那样的诬告,如果也能分辨,就可以说是明辨是非了。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有远见。 第8章 棘子成曰 ;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 : “惜乎! 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语译】 (因为看不惯华而不实的虚浮世风),棘子成说 : “君子只要有质朴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华而不实的文采做什么?”子贡回答说 : “您的看法确实是君子(认识),可惜太片面了。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上说出去的话。要重视文采就像重视朴一样。反过来也是如此。去掉了有华纹的兽毛,虎豹的皮与犬羊的皮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子贡的意思是,片面追求文采到虚浮的程度是不对的,完全否定文采也是不对的, 第10章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 :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语译】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提高修养,怎样明辨是非。孔子说 : “重视忠诚信实,唯道义是从,这样就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喜欢一个人,就想让他长生不老;讨厌一个人,就想让他立刻死去。(同样是值得敬畏的生命),既想使之长生不老,又想使之立刻死亡,这就叫做不明是非。这样做确实没有什么益处,只是令人觉得奇怪罢了。 【注释】①诚不以富,确实不能使自己富有,意思是没有益处。祗,只是。以异,使人觉得奇怪。②笔者所看到的不下十种注本,都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 “之”理解为指代同一个人,这很令人费解。除了极端情况下的特例(爱情生活里的排他、战场上的你死我活),不会有人对同一对象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窃以为孔子的意思是,仁者爱人,凡生命都应敬畏,无论是主观上爱还是恶。 第12章 子曰 :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语译】 孔子说 : “只凭单方面的诉说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子路)可以做到吧?”子路承诺今天要做的事,不会拖延到明天。 【注释】从这段话里衍生出的成语是 “片言折狱”,有两种解释。①折狱者如子路,诚实爽快,刚直无私,诉讼的双方都不愿也不敢欺骗他。②判决案件所使用的措辞简明扼要。两种解释都能说得通。 第20章 子张问 :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 : “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曰 :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 :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