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宰公山不狃事略.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费宰公山不狃事略 费宰公山不狃事略 公山不狃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复姓公山,名不狃(也作弗扰、不扰),字子泄。公山不狃和阳虎同时,都是鲁国当政者季桓子的家臣。季桓子非常器重公山不狃,派他担任季氏 的私邑——费邑的邑宰。 这一年是鲁定公五年, 即公元前 505 年。 参与阳货之乱 公山不狃作为季氏的家臣,曾经与阳虎等一起操办过季平子 的丧事,深得季桓子的信任, 所以季桓子才会派他担任费宰。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即鲁定公八年(公元前 502 年),公山不狃与季桓子产生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公山不狃联 合阳虎一同反对季氏,抓住了季桓子,季桓子用计逃脱,阳虎兵败逃亡齐国。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 之适,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 招纳孔子 阳虎出逃齐国之后,公山不狃仍以费宰的身份盘踞费邑。公山不狃大概也想有所作为,便派人请孔子前往辅助。孔子打算前往。子路不高兴,说: “没有地方去便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 “他让我去,难道是白白让我去吗?假如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在东方复兴啊! ”事见于《论语·阳货》 :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 “末之也已,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这段记载,在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史学家们怀疑其有伪,实质是为圣人讳言。他们觉得,孔子这样的圣人,怎会欲应公山不狃之召呢?其实,孔子这年已经五十岁了,他的政治抱负一直无法施展。公山不狃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他愿意 前往,也在情理之中。何况,公山不狃“叛”的是季氏,而非鲁国,没有必要如此为圣者讳。 阻挠堕三都 仅仅过了四年,即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 498 年),孔子已 经不再是原来的设帐授徒的塾师, 而是由中都宰, 到小司空,一跃为大司寇,并“摄相事” ,也就是代执政季桓子处理国 政。他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抱负, 一个重要的动作, 就是“堕三都”。所谓“三都” ,是指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 、叔孙氏的郈邑 (今山东东平) 、孟孙氏的成邑 (今山东宁阳) 。孔子向鲁定公建议: “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 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 ”(《孔子家语·相鲁》 )孔子“堕三都”的目的,是抑私家、强公室。叔孙氏、季孙氏吃尽了邑 宰叛乱的苦头,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郈邑被顺利地拆毁;堕费时,却遭到了公山不狃的顽强抵抗。公山不狃看到郈邑被拆,做了应战准备,当季桓子率领大军前来堕费时,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带领费人避实就虚,直捣鲁国都城曲阜,鲁定 公仓皇逃到季氏家中躲藏。 公山不狃这次是真的 “叛国” 了。这时,身为大司寇的孔子, 沉着冷静, 率兵反击, 击败费人,公山不狃逃到齐国,费邑终于被拆毁。事见于《左传·定公 十二年》: 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不以所恶废乡 “堕三都”事件之后,公山不狃作为一名政治流亡者,逃到齐国,后又辗转逃到吴国。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 487 年),吴国为了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 “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 ”退出来之后,告诉了公山不狃。 叔孙辄是叔孙氏的庶子,也是公山不狃的政治同伴,当初两人一起带领费人攻打曲阜,后来两人又一起流亡。公山不狃对叔孙辄说: “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的本分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奔走听命,这就可以死去。有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 一个人离开国家,不应该因为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 ”事见于《左传·哀公八年》 :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 “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仇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 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 “不以所恶废乡” ,充分体现了公山不狃的爱国情操。作为一名政治人物,可以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可以逃亡国外,但不可以因为有怨恨而祸害自己的祖国。公山不狃的做法,给如今身在国外的政治流亡者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