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出猎苏轼习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习题 【部编版九下】 班级: 姓名: 说明 :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 【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 答题】 【习题答案】 【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 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 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 皇帝会派人下来, 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 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 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 句是: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二、赏析选择题: 1、对苏轼的《江城子 . 密州出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 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 狂奔,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C.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 并以冯唐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射 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D.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 调,充满阳刚之美。 1、分析:C.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冯唐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 的重任。 “射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应以“魏尚”自比。 2、对苏轼的《江城子 . 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 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 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 聊发少年狂 。 C.作品融叙事、 言志、用典为一体, 调动多种艺术手法, 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 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2、分析: D、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3、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 . 密州出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 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 “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 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 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3、分析: C、“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 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稍微对封建王朝 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好意提醒一下:元丰二年( 1079 年),御史何正臣 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星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