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增塑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增塑剂是添加到高分子聚合物中增加材料塑性,使之易加工,赋予制品柔
软性的功能性产品。它是塑料加工的一类重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玩具、建筑
材料、汽车配件、电子与医疗部件如血浆袋和成套输液器等大量耐用并且易造
型的塑料制品中。
1.我国增塑剂的生产与市场现状
1.1 我国增塑剂的产品结构
增塑剂是塑料加工助剂中产能和消费量最大的品种,其产量约占塑料助剂
总产量的 60%,主要应用于 PVC制品。消耗量占增塑剂总量的 80%。2005 年我
国的工业增塑剂生产能力已达 1100kt/a,现有增塑剂生产企业 100 多家,产品
的产量、品级率近年来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能够正常生产的只有 40 家,年产
量 65 万。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每年 115 万 t 的消费量市场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
口。
增塑剂的种类繁多,目前商品化的有 500 多种,我国工业增塑剂品种较为
单一,产品结构还不合理,特种增塑剂产量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主要产品
有邻苯二甲酸酯类 (其中以 DOP、DBP为主 )、对苯二甲酸酯、二元酸酯类、烷基
磺酸酯、环氧酯、氯化石蜡、磷酸酯类等。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生产和
消费最大,在实际消费中约占总消费的 90%左右,尤其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占总消费量的 70%左右。由于 DOP增塑效率高、挥发性低、迁移性小、柔
软性和电性能等综合性能优良,除大量用于 PVC树脂外,还广泛用于各种纤维
素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醋酸乙烯树脂和某些合成橡胶中。而非邻苯
类的增塑剂不到总产量的 10%,生物可降解和以生物物质为原料的增塑剂产品
极少,无法满足 PVC塑料加工业对增塑剂无毒、生物降解和增塑能力高的要
求。
目前,我国 80%以上的塑胶企业通常使用的增塑剂是 DOP(邻苯二甲酸二辛
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和 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等,仍被大量用在
PVC软管、薄膜、人造革等软制品中,塑胶行业称其为 “低毒 ”增塑剂,其实是指
产品中增塑剂的一些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型环保材
1 / 8
料,在许多性能上特别是卫生、低毒等方面难以满足要求。研究证实, DOP可
以经口、呼吸道、静脉输液、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多个系统
均有毒性作用,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
PVC医疗器械中的 DOP释放到患者体内,对患者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尤其
是处于发育早期和分化发育敏感阶段的儿童和孕妇。
2005 年 9 月欧盟发出消费警告:
原产于中国的奶瓶的奶嘴中含有 DOP,木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禁止销售。
又如,
2005 年 10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抽查了 44 种 PVC食品保鲜
膜,其中 12 种 PVC保鲜膜中含有己二酸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责令
有关企业停止出厂销售,召回已出厂的台有上述增塑剂的 PVC食品保鲜,并对
其进行了处罚。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公告;今后将禁止含有 DEHA等不符合强制性
国家标准规定的物质或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食品保鲜膜进口、出口。此外,
国家标准允许限量使用的增塑剂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 DOA(二酸二辛酯 )一般
标准不超过 35%。尽管如此,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企业仍然不按照标
准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