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生理学讲座教学PPT课件.ppt

弥散性血管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生理学讲座教学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 病理生理学讲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生理学讲座课件,本讲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内容有考试大纲、3个核心知识点、5个例题。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复习考试使用。也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 第三章 炎 症 【考试大纲】 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及分期与分型。 3、了解:DIC的临床诊断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是一种危重的综合征。 核心知识点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 类型 主要疾病 感染性疾病 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等 肿瘤性疾病 胰腺癌、结肠癌、食道癌、胆囊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绒毛膜上皮癌、卵巢癌、子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等 妇产科疾病 流产、妊娠中毒症、子痫及先兆子痫、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宫内死胎、腹腔妊娠、剖腹产手术等 创伤及手术 严重软组织创伤、挤压伤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前列腺、肝、脑、肺、胰腺等脏器大手术,器官移植术等 1、病因和发病机制 DIC的常见病因 核心知识点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发病机制 1. 组织损伤,组织因子(TF)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见于创伤,烧伤,大手术,产科意外、肿瘤组织坏死,白血病细胞破坏。 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Ⅲ)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内。 在外科大手术、严重创伤、产科意外、恶性肿瘤或实质性脏器的坏死等情况下,组织严重损伤或坏死,导致组织细胞中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休克——病因和分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2.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 (1)胶原暴露,激活F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并可激活激肽和补体系统。 (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VEC)释放TF,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产生减少,PAI-1增多,纤溶活性降低。 (4)NO、前列腺素(PGI2)、ADP酶产生减少,其抑制PLT黏附,活化和聚集的功能降低。 (5)VEC的抗凝作用降低。 休克——病因和分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3.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1)RBC破坏,释放大量ADP,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 (2)WBC破坏,释放TF样物质,WBC受刺激表达TF。 (3)血小板(PLT)黏附、聚集、激活,促进凝血。 休克——病因和分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4. 促凝物质释放入血 (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2)蛇毒激活FⅤ,FⅩ等,促进DIC发生。 (3)肿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 (4)羊水中含有TF样物质。 (5)内毒素刺激VEC表达TF,损伤VEC。 休克——病因和分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1、感染时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VEC可使TF表达增加;同时又可使VEC上的TM和HS的表达明显减少。 2、内毒素损伤VEC,并释放血小板激活剂,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 3、白细胞激活可释放炎症介质,损伤VEC,使其抗凝功能降低。 4、细胞因子可使血管VEC产生tPA减少,而PAI-1产生增多。 休克——病因和分类 严重感染引起DIC的机制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单核-吞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凝血酶,纤维蛋白等促凝物质,并清除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内毒素等,当其吞噬功能严重障碍或吞噬大量坏死组织或细菌等,使其功能“封闭”,可促使DIC发生。 休克——病因和分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核心知识点1—— 一、炎症的概念 2、肝功能严重障碍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