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端午节争端看中韩两国的文化冲突
陈连山
中国、韩国山水相连,文化上也非常相似, 1994 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政 治上彼此相安,经济上互相合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按照一般想象,双方应该 成为非常友好的邻邦。但是,偏偏在双方非常相似的文化上,彼此冲突不断,其 中包括端午节争端, 叶舒宪事件, 郑在书事件等等。 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两国国 民之间的感情和进一步的文化交流、文化合作。
本文将以端午节争端为个案, 还原事实真相, 并探讨导致中韩文化冲突的表 层和深层原因。由于我不懂韩国语, 只能读韩国古代文献和现代翻译为中文的文 献,论文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中韩两国专家批评指正。
一、端午节争端的出现
2004年 4月 14日,《光明日报》报道韩国的文化部门正在为“江陵端午祭” 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进行积极准备。 但这条消息没有引 起多少反应。 5 月 6 日,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刘玉琴的《不要冷 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
“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 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 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
一石击起千层浪。 很多国人, 包括学者、政治家都觉得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 的端午节成为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感情上无法接受。 网络上更是骂声一片, 认 为韩国的申报是偷窃中国文化遗产。这就是所谓的“端午保卫战” 。这种说法经 过时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批评、 经过民俗学家贺学君等人现场考察韩国 江陵端午祭并详细说明它跟中国端午节有区别之后, 并没有消失,至今还有流传。
我认为:这场冲突的起因很复杂。 其表层原因是中韩两国国民对于对方文化 的误解,为此,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考察中韩两国端午节 (包括韩国江陵端午祭) , 还原事实真相, 以消解误解。 深层原因则是双方都有文化自我中心主义思想, 我
将在本文第三部分加以分析
二、中韩两国端午节的事实
我在《话说端午》(2008年)一书中全面考察过中国端午节的起源、流传变 化和基本性质。这里只做简要概括:端午节是一个为了避免疾病瘟疫而产生的全 民卫生节日。它最初的日期是干支记日法夏历五月午日, 后来用数字记日法,记
为五月五日。它起源于战国时代,最初的名字就是五月五日,晋朝周处《风土记》 定名为“端午”。原因是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接近夏至)阳气最盛,即将衰竭, 而阴气开始复生,阴阳相争,邪气横生的恶日。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目的就 是辟邪。
大致包括八个方面:第一是使用兰草、菖蒲、艾蒿。兰草、菖蒲、艾蒿具有 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用它们泡水沐浴、或悬挂,或者用来制作各种装饰品。 第二是缠挂五色线以驱邪辟凶。第三是张贴道教符图驱邪。第四是饮用药酒(蒲 酒、雄黄酒)。第五是吃粽子,这是象征季节变化,实际也是趋吉避凶的。第六 是到河边游玩,并抛弃香袋象征抛弃邪气。第七是划龙舟或龙舟竞渡。有一种六 朝之后产生的传说称划龙舟或者龙舟竞渡是纪念屈原, 但是在多数民众心目中龙 舟竞渡的真正目的是“送瘟神” S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认为端 午节辟邪过于迷信,所以极力宣扬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见明代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武陵即今日湖南常德。 参看萧放《岁时 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第 165 167
见明代杨嗣昌《武陵竞渡略》。武陵即今日湖南常德。
参看萧放《岁时 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第 165 167页
送夏季使用物品(端午扇、草帽、毛巾),互相关心。以上八项端午节习俗中, 主要是以辟邪、辟瘟、保健为目的,因此辟邪是中国端午节的核心。杨琳、萧放 等学者的观点类似。
韩国古代历法与中国相同,朝鲜时代以来,传统节日体系也与中国基本相同, 个别节日是纯粹的韩国节日。参看萧放《18-19
参看萧放《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
1234韩国上古时代文献相对缺乏,所以,韩国端午节的起源时代记录比较晚。 根 据崔在洛整理、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的《江陵的无形文物》 (2004年)介绍:新 罗时代已经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全民同庆。
1
2
3
4
第18页。
午节可能来源于中国。但是,这是不够严谨的。韩国一直到 18、19世纪才有专
门的民俗志书,上古典籍又短缺,所以,在新罗时代之前也有可能已经出现这个 节日了。
现代韩国民俗学界认为韩国端午节有自己独立的起源。 第一,韩国端午节除
了这个汉字名字之外,还有一种固有名词:“上日”。因为这一天韩国民众吃车轮 形状的艾子糕或Suliqu (山牛蒡)糕。而Suli是“高、上、神”的意思。第二, 中国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用楝树叶包裹竹筒,内装大米投入河流,后来演化 为吃粽子。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