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的盘架要求.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式太极拳的盘架要求 1、要求内意如行云流水 绵绵不断,形断意不断,式停意不停,纯以神行,循环无间。 2、要求运动形态要松、整、匀、轻、静 即关节、筋肉要松柔协调,不得较劲,板劲。身形构架要整,即始终不离内外六合之要。速度要匀,其动若静,身体重心变化不露于形。起落要轻,起似沉,落似提,起钻落翻内中行。劲意要静,似静水流深、渗之遥遥。不可冲、炸、震、捣。 3、要求身体状态要以“九要”为规范 “九要”即塌、提、扣、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 塌即塌腰、塌腕;提,即提肛 此意微微;扣,即扣肩、扣膝;顶,即顶头竖项、舌顶上额;裹,即裹膝、裹胯、裹肘;松,即松肩、松胯;垂,即垂肩、垂肘;缩,即缩肩根、胯根;起钻落翻分明,即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三者要协调一致。 起时外形为钻而内气下潜,落时外形为翻而内气自脊而上直贯两掌手指。故所要分明者是内气与外形的虚实互换、阴阳互济。需注意,上“九要”是一个相互有机协调、规范身体形态的整体原则,不可将“九要”诸原则相互割裂对立起来。 此外,对初学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头。头为诸阳之会,精髓之海,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领一身之气。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故须不偏不倚,不俯不仰,顶头竖项。其次为足,足能载一身之重,静如盘石、山岳,动如舟揖、车轮,两足始终要虚实分明,身体重心之移动只在两脚足心之间。再则,腰为轴心,居一身之中,带动肢体活动的是腰,腰如车轮之轴,所以要刻刻留意在腰际,以腰引动。由此可见,初习者在掌“九要”时,应首先从头、足、腰三处入手。 4、要求掌型、五指自然张开 掌心内凹,手掌如抱球状。 孙式太极拳的发展 孙禄堂先生12岁始学形意拳。师从李奎元先生近三年,后经李举荐,又随李之师郭云深先生深造。见面时,郭云深看到孙禄堂武学天赋极高,异乎他人,故郭云深要孙禄堂弃业,随己精研形意拳当时孙正在随一亲戚学徒制毛笔。这样孙禄堂随郭去了深县,后又随郭一同迁至西陵,相从近八年。其间孙禄堂还尽得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诸前辈之真传。在这八年中孙禄堂随诸位先达潜心修武不及其他,故孙禄堂的形意拳功夫已至登峰造极的冲空化境,逢人较技未尝负之。他体验到形意拳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气合一,化至虚无。卷之、放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不过是体内真气之流行。体也罢,用也罢,不过是体内真气变化的不同形态。因此,功至化境已无所谓形意、八卦、太极之分,此时无形、无意,可感而遂通。因此,在他跟郭云深研修形意拳的后期,他已认识到通过拳术的修习,可使习者感受到超出拳术内容之外的深远内涵。 从这时起,他开始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拳与道合的修悟上和拳理的研究上。在研究中他真切地感到拳术需要哲学的指导和理论的依托。于是他试图以易经为指导,来进一步揭示拳理。后经郭云深介绍,孙禄堂赴京城从八卦拳名师程廷华习八卦拳。他希望通过这种与易经关联紧密的拳术的学习,能搞清拳术与易理的关系,以便进一步揭示拳学真滞。孙禄堂从程师学习八卦拳仅数月后,便技艺精深,得其精微,体验出形意拳与八卦拳之间的互补关系。但限于当时习武者的理论水平,使孙禄堂在拳理的研究方面仍未尽人意。年余后 约1885年,程师对孙禄堂说:“吾授徒达数百人,其天资聪慧专心潜学未有如弟者,吾与弟意气相投,故将余技尽传立于弟,弟亦有宿慧,始克臻此。现弟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可以行矣。”见北京《世界日报》1934年2月3日因此,孙禄堂从程师学习八卦拳后,一方面使他进一步感受到形意、八卦两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功至化境者可自然融会贯通。 另一方面,也使他认识到仅从修拳中想达到通易之奥蕴并行之于拳是很不容易的。于是,孙禄堂决定只身徒步云游南北诸省,一方面增广阅历与见闻,另一方面,留心寻找在易理、丹经方面造诣有成者。经过二年多的游历生活,孙禄堂大大地丰富了他的武林阅历,并在拳理上也得到显著收获,写下了大量笔记。尤其在内丹功法和易经方面,他相继从武当隐道、云游隐士及蜀中高僧学习,获益匪浅,为他在拳术方面进一步研究,最终形成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打下了理论基础,获得了深刻的经验感受。 孙禄堂云游归乡后,闭门研究武学,并创办“蒲阳拳社”,使研究与教学互辅,相互印证,得以总结拳理。孙禄堂认为拳术的本质是拳与道合。作为一切拳术的基础是内劲,即人体内中和之气的顺、逆、合、化。孙禄堂根据易经和丹经先后创立“先后天八卦相合理论”和“以内丹修为为表征的拳学进阶理论”。前者揭示出人体内部功能系统间的协调育化与外部运作系统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人体生物场与宇宙场之间的对应关系。后者则揭示出拳术修为进阶的基础和本质。因此,孙禄堂根据他的研究对形意拳、八卦拳都进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