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石如篆书的继承与创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邓石如篆书的继承与创新 篆书的发展历程 汉字萌芽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发展到商代的甲骨文,形成了一套以象形图画为主导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到小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产生了金文、籀文、鸟虫书、古文蝌蚪书等书体,格局阔大,异彩纷呈,共同书写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秦王嬴政二六一年(前221年)一统天下,首先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书同文”。“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1 李斯之后,唐代李阳冰、瞿令文,元代赵孟頫、吾丘衍,清代邓石如、吴昌硕等,都为篆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而邓石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自邓氏篆法一出,后世作篆者无不受其影响。 邓石如生平综述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龍山樵长等。篆、隶、真、行、草五体皆能,以篆名世。 邓石如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至其父辈,家道中落,所以他的童少年时期艰辛苦涩。邓石如自幼随父学书,对篆书、篆刻特别感兴趣,用工犹勤。三十岁左右,邓石如得以拜谒当时著名书家梁巘,受其指点,又介绍他到南京梅鏐家学习。梅氏本为江左望族,收藏金石拓本颇丰,使生于穷乡僻壤的邓石如得以大开眼界,从此,他刻苦专研《石鼓文》、《峄山碑》、《泰山刻石》、《三坟记》等篆书碑刻五年,寒暑不辍,又花三年时间于《史晨碑》、《华山碑》、《张迁碑》、《孔羡修孔庙碑》等隶书碑刻临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邓石如应曹文植之邀来到北京,其作品受到当朝大学士刘墉等人的激赏,一时声名鹊起,而邓氏终因其“山村野夫”之性,不能融入朝野之中,不久即离京,纵情山水,忘乎所以!一生游学。 金石考据,篆隶复兴 考据学又称朴学,经典校勘、辨伪、史料搜捕、文字训诂是其研究方向。文字学、金石学都隶属于考据学的研究范畴,服务于考经证史,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两门独立的学问。 有清一代,金石考据之学如异军突起,一日千里,考据学的兴起推动了金石学、文字学的发展。金石学的大兴又波及书法界,掀起了一股古文字热潮。一些书家开始注重从出土的碑刻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而这种师法方向的转变是从篆隶书的实践开始的。前期郑簠、王澍、万经等人开碑学之先;中期邓石如、伊秉绶、钱坫等人将篆隶书创作推向高峰;晚期又出现了以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为代表的以篆书名世的书家,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浸淫秦汉,独开新风 “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是那位腾杖芒鞋的邓石如。”2 邓石如是清代碑学兴起之际,第一位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家,而他在篆书一体的开山立派之功,后世更无书家能与之比肩。邓石如的篆书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继承期;二是创新期。早期代表作品诸如《周易说卦传篆书轴》、《谦卦篆书轴》一类,其宗法“二李”务求匀整之意还未脱尽,尤其在《谦卦篆书轴》的落款中,他也明确指出了“用李阳冰篆书之”。在“二李”之外,他对《石鼓文》、《天发神谶碑》、《汉开母石阙》、《祀三公山碑》以及钟鼎彝器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在后期的作品中一举冲破前人樊篱也属必然。 邓石如对篆书做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书写工具的革新。历来书家作篆多用硬毫,甚或将锋毫截去,写出的字点画匀称,起收无迹可寻,虽端庄却乏生气,邓石如则一改古人之法,使用长锋羊毫,而羊毫对于金石之气的表现则是淋漓尽致,故其书能通身力到,真气弥漫;二、用笔的革新。传统小篆起收圆笔较多,运笔匀圆如一,转折圆转为主,邓氏作篆,以隶笔书篆,铺毫直行,轻重疾徐,任其自然,转折处方圆结合,以圆转通其气,以方折刚其势,刚柔并济,相得益彰。三、结体的革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他篆书结体的原则:易秦篆偏方结体为上紧下松,变汉篆盘曲装饰为峭拔遒劲,予人以奋发向上、大气磅礴之感。 直追“二李”,泽被后世 大学士刘墉盛赞其书:“千数百年无此作矣。”3 “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4,包世臣推为国朝第一。 康有为语:“吾尝谓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皆具广大神力功德以为教化主,天下有识者,当自知之也。”5 “一般风气一乡人,岁月推迁有故新。四体历观程穆倩,始知完白善传薪。”6 邓石如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珍品,仅篆书就有四十九件。其中《庐山草堂记》、《周铭篆书横幅》、《庾信四赞篆书屏》、《赠肯园四体书册》、《赠华南学长篆书联》等作品是其“变法”后代表作品,这些作品脱尽前人笔意,自出机杼,小篆“婉而通”在山人笔下被演绎的酣畅淋漓。 总之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