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四-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含解析.doc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四-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 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2.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广播影视逐渐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3.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4页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原因 (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概况 (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国人办报 ①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②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形成,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③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eq \a\vs4\al([思维拓展]) 西方人在华办报主要是为了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需要;中国人自办报刊则起到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作用,对打破当时封建思想的禁锢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事业 (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西人开办: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3)国人开办 ①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②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③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④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⑤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广播节目的卫星传输,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4)影响: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 2.电影事业 (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出现: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3)开创: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4)民国时期 ①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导演与明星。 ②电影名作。 20世纪二三 十年代 《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风云儿女》 抗战结束后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 (5)现代中国 ①新中国成立后: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 ②改革开放后:近五百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 3.电视事业 (1)起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2)发展 ①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成立。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③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 ④目前,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eq \a\vs4\al([知识拓展]) 电视普及的因素 除技术因素外,电视普及的因素还有: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②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容易与观众形成互动。③电视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历程 (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应用 (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经济生活:网上购物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评价 (1)性质: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 (2)消极: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 (3)积极 ①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②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eq \a\vs4\al([整体图示])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 探究一 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史料一 西方列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