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doc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展示]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情分析 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1.以等高线地形图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布局。 2.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为情境,考查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方向。 2.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3.人地协调观: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58页 [基础自查] 知识清单 特别提醒 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eq \b\lc\{\rc\ (\a\vs4\al\co1(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2)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辨析】 东北地理条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东北平原的土壤并不全为黑土和黑钙土 东北平原的黑土和黑钙土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基本没有黑土的分布。 2.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优劣 (1)劣势:热量不足致使作物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防寒问题。 (2)优势:冬季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使土壤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可改善土壤的墒情。 农业布局特点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①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②三江平原——水稻、春小麦、大豆 ③辽河平原——冬小麦、棉花 (2)林业和特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地区。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点拨】 1.东北地区有水稻分布的原因 (1)东北地区虽然纬度较高,但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水热配合较好,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 (2)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向高纬度扩展。 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3)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4)地广人稀,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 【辨析】 土壤肥沃、单产高并不是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虽然土壤肥沃,但受热量条件的限制,其单产水平并不具备优势;该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最主要原因为人均耕地多,生产的粮食剩余多,因而商品率高。 续表 知识清单 特别提醒 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 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草 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辨析】 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不是增强东北商品粮地位的关键 随着各种生态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会不断减少,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已受到限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是增强商品粮地位的关键。 【点拨】 东北地区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 (1)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夏秋季多暴雨冲刷,春季多风蚀,导致表层肥沃的黑土不断变薄。 (2)长期高强度的开垦,只种不养,使土壤肥力下降。 (3)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深化探究] 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提示 作物生长期较长,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水稻病虫害少,所以东北大米品质优良。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哪些优势条件? 提示 地广人稀,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宜农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黑土肥力较高;夏季雨热同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临近港口,公路、铁路网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