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⑶ 主要仪器: KF — l 型水分测定仪 ( 上海化工研究院制 ) SDY 一 84 型水分滴定仪 ( 上海医械专机厂制 ) ⑷ 试剂: 尽量用无水的试剂,有时需要蒸馏后再使用, 加入无水硫酸钠保存无水甲醇、无水吡啶,或选 用费休试剂滴一下,配好费休试剂后,放置 24 小 时后,进行标定且每天要标定。 第六章 水分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水的作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食品组成离不开水。 一、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① 自由水(游离水) —— 是靠分子间力形成的吸附水。 ② 亲和水 —— 强极性基团单分子外的水分子层。 ③ 结合水(束缚水) —— 以氢键结合的水,结晶水。 是食品中与非水组分结合最牢固的水。 食品中的水 1. 主要组成成分 2. 水分子的含量和分布直接 影响到食品的外观、色泽、 风味、质量、状态、贮藏时 间及其对腐败的敏感性等。 3. 不同的食品有其特征性的 水分含量。 如 : 面包 35 ~ 45 %;奶粉 4 %; 肉 80 %;谷物, 10 ~ 15 %等 固形物 (%) = 100 % - 水份( % ) ? 食品中的固形物 —— 指食品内将水分排除后的全 部残留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无氮抽 出物、灰分等。 例如,奶粉要求水分为 3.0 ~ 5.0% ,若为 4 ~ 6% 。 也就是水分提高到 3.5% 以上,就造成奶粉结块,则 商品价值就低,水分提高后奶粉易变色,贮藏期降 低,另外有些食品水分过高,组织状态发生软化, 弹性也降低或者消失。 二 、 水分的测定方法 ① 直接法 —— 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 性质测定水分:重量法、蒸馏法、卡尔 · 费休 法、化学方法。 ② 间接法 —— 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 系确定水分含量。 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直接法比间接法准确度高。 三、水分的测定的意义 ? 水分是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控制水分是保障 食品不变质的手段。 ? 水分的含量高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及生化反应 都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 一 、 干燥法 以原样重量 - 干燥后重量 = 水分重量 (一)干燥法的注意事项 1 、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样品本身要符合三项条件 ① 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 发性成分极微。 ②水分的排除情况很完全,即含胶态物质、含结 合水量少。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好 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③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引 起的重量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对热稳定 的食品。 ? 例 :还原糖 + 氨基化合物 ? → 变色(美拉德反应) +H 2 O↑ ? H 2 C 4 H 4 O 6 (酒石酸) +2NaHCO 3 ? →NaC 4 H 4 O 6 (酒石酸钠) +2H 2 O+2CO 2 ? 发酵糖( NaHCO 3 +KHC 4 H 4 O 6 ) → H 2 O+CO 2 + NaKC 4 H 4 O 6 ? 高糖高脂肪食品不适应 2 、操作条件的选择: ( 1 )称量瓶的选择 (铝制、玻璃) ? 玻璃称量皿 —— 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 制,常用于常压干燥法。 ? 铝制称量盒 —— 质量轻,导热性强,但 对酸性食品不适宜, 常用于 减压干燥法或原粮水分的测定。 ? 选择称量皿的大小要合适,一般样品≯ 1/3 高 度。 称量皿放入烘箱内,盖子应该打开,斜放在旁边, 取出时先盖好盖子,用纸条取,放入干燥器内,冷 却后称重。 ⑵ 称样量 样品一般控制在干燥后的残留物为 1.5 ~ 3 克; 固态、浓稠态样品控制在 3 ~ 5 克; 含水分较高的样品控制在 15 ~ 20 克; ⑶ 干燥设备 烘箱 电热烘箱有各种形式,对流式、强力循环通风 式。 ① 普通; ②真空 ⑷ 干燥条件 干燥温度: 1. 一般是 95 ~ 105 ℃;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