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个体户:30年让海峡两岸700家庭团聚.docxVIP

最牛个体户:30年让海峡两岸700家庭团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牛个体户:30年让海峡两岸700家庭团聚 田圻畅,一介布衣,却秘密或公开地促成两岸700多个离散家庭团聚,成为了一个沟通香港、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大使。在海峡两岸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之下,他的小屋就好像是一所小小的驿站,上演了不同的悲喜故事。 31年终见父亲却被政治隔阂 1947年,田圻畅的父母在一起只生活了7天,田圻畅的父亲就随军前往上海,后辗转去了台湾,从此夫妻终生未见。田圻畅的父亲多年后才知道,就是这7天时间,竟然孕育了一个小生命。1948年,田圻畅出生在北京,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吃尽了苦头。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退守台湾,随即两岸之间对立封锁,一道铁幕彻底斩断了百万老兵回家的梦想,两岸之间对望三十余年,亲人相思却不得相见。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称即日起停止炮轰金门,并且呼吁两岸尽快地实现通邮、通航,以利双方同胞探亲访友,旅游参观。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让30年来饱受离别之苦的两岸亲人,终于看到了一线相聚的希望。也就在此刻,1979年3月,在深圳罗湖口岸,一个年轻人夹杂在过关的人群当中,他伸着脖子四处张望,心情已经紧张到了极点。此刻他期待着要相见的正是那个他从生下来就从未谋面,让他饱受了孤独、自卑、甚至屈辱的父亲,是那个让他无比好奇,却也无比思念的父亲。 这个匆匆过关的年轻人就是田圻畅,到港三天后,他终于和从未谋面的父亲得以相见。田圻畅回忆:“人群中一个穿了一身西装的平头,(我)一眼就看出来了,看出来就跑上前去了,我说爸我终于看到您了。他说,孩子我对不起你。” 当天晚上,父子促膝长谈,一夜未眠。第二天,父亲提出让田圻畅全家跟随他去台湾生活,但前提條件是先填一张《大陆逃港难胞》登记表,并宣称自己是“反共义士”。田圻畅断然拒绝了。之后父亲回了台湾,田圻畅一家则留在香港。 为700多个家庭圆团聚梦 1982年春节刚过,曾经的师兄找到在香港一家百货公司当保安的田圻畅,请他帮朋友马凯弟与其在台湾的姐姐马丽珠传递书信。“我人在香港,对两岸都不陌生。大陆和台湾都有我的亲人。我做这个事情再合适不过了。”田圻畅说。渐渐地,马凯弟和马丽珠两姐弟不满足于通信,于是田圻畅开始筹划让两人在香港会面。田圻畅告诉记者,在即将相见时,马凯弟手不停地发抖,当马丽珠出现时,马凯弟喊了声“姐姐”,就扑了过去。“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他们是我成全的第一个两岸失散家庭。”随后,田圻畅又帮助马丽珠找到了在云南工作的哥哥马凯环。 为了更好地开展寻亲会亲工作,1984年田圻畅以个人名义在香港注册了博爱事务所,其业务是为协助海峡两岸失散同胞联络会亲团圆提供服务。事务所成立后,田圻畅给大陆各省的统战部门和对台工作办公室写信,给台湾的侨务委员会写信,给台湾的出入境管理局写信,给香港的人民入境事务处写信,阐述博爱事务所的性质和工作范围,希望得到支持。 找到亲人后,如何安排双方见面是一件大事。田圻畅告诉记者,除去指导双方办理相关出入境手续外,他还会以事务所的名义出具一份证明,证明大陆这边的人来港的一切费用由他承担。当时,依相关规定,一个人只能换取80港币至120港币,这只够付罗湖海关至九龙火车站和乘出租车的钱。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田圻畅先行垫付。 1987年9月的一天,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派记者采访了田圻畅和他的事务所。稿件刊登后,让田圻畅始料未及的是,香港、台湾多家报纸、电视台纷纷打来电话或发函,要求采访。 那时,田圻畅正在协助山东汶上县一位82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另一个在台湾,他们想把母亲接到台湾去住。田圻畅说,台湾的儿子是公务员,不敢进入大陆;美国的儿子就用轮椅把母亲带到深圳,但他没有香港签证,不能入境,“我就找了几个人来深圳,用担架把老太太抬过罗湖桥,再叫香港政府的救护车把老太太送到医院,这位老太太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和阔别40年的台湾儿子团圆的”。 此事经亚洲卫视播出后,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看到离开母亲多年的儿子,倚在满头白发的母亲病床前喂母吃饭的情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许多台湾老兵看到这一幕,都掉下了眼泪”。 从那时起,找田圻畅的人更多了。就这样,一封封信通过田圻畅辗转于海峡两岸,一段段乡愁跨越海峡在博爱事务所汇聚。正如事务所的经营理念:“相逢自是有缘,博爱梦想成真。”寻父母、找妻子、认儿女、连手足,30多年间,田圻畅及其博爱事务所圆了700多个家庭的团聚梦。 望有生之年看到两岸统一 令田圻畅深感遗憾的是,当年创办事务所并致力于两岸同胞会亲事业,并未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他虽帮助数百家庭团圆,父母却自分别后一生未曾相见。 “两岸同胞皆是我的兄弟姐妹。割舍不断的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