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道热处理工艺指导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气管道热处理工艺指导书 1.1 目的:为降低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防止产生裂纹, 改善和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降低硬度。本工艺适用于采 用电加热法进行焊后降低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热处理。 1.1. 1 热处理方法: (电加热法 ) 1.1.1.1 管道焊接时应按表中规定进行焊前预热。焊 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不应低于其预热温度。见下表: 常用管子、管件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要求表 焊前预热 焊后预热 钢号 壁厚 (mm) 温度 (℃) 壁厚 (皿) 温度 (℃) 10、 20 ≥26 100~200 36 600~650 ZG25 16Mn 600~650 15MnV ≥15 150~200 20 520~570 12CrMo 650~700 15CrMo ≥10 150~200 10 670~700 ZG20CrMo ≥ 6 200~300 12CrlMoV 200~300 ≥ 6 ZG20CrMoV 6 720~750 ZGl5CrMoV 250~300 12Cr2mOwvb 12Cr3MoWVSiTiB ≥ 6 250~350 任意 750~780 Cr5Mo 铝及铝合金 任意 150~200 — — 铜及铜合金 任意 350~550 — — 注:当焊接环境温度低于℃时,表中未规定作预热要求 的金属 (除有色金属外 )均应做适当的预热,使被焊母材有手 温感;表中规定须作预热要求的金属 (除有色金属外 ),则应 将预热温度作适当的提高。 1、黄铜焊接时,其预热温度:壁厚为 5~15mm 时,为 400~500℃;壁厚大于 15mm 时为 550℃。 2、有应力腐蚀的碳素钢、合金属焊缝,不论其壁厚条 件,均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3、黄铜焊接后,焊缝应进行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 温度:消除应力处理为 400~450℃;软化退火处理为 500~600℃。 1.1.1.2 异种金属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按焊接性能较 差一侧的钢材确定。 1.1. 1. 3 预热时,应使焊口两侧及内壁的温度均匀, 防止局部过热,加热区附近,应予保温,以便减少损失。 1.1. 1. 4 在管道焊缝区域按规定形式布置 (缠绕 )一定 数量的电加热片; 通电后,电加热片对该区域进行均匀加热。 1.1.1.5 预热加热范围为焊口两侧各不小于焊缝宽度 的三倍,且不小于规定长度;加热区以外范围内应予保温, 以减少温度梯度;保温方法可选择包裹保温棉方式;在进行 热处理时应采取措施消除管道内空气对流。 1.1.1.6 加热装置:电源电缆、供电柜及控制柜、加 热片等。 1.1. 2 测温系统 1.1.2.1 测温装置:热电偶、补偿导线、自动测温记 录仪等。 1.1.2.2 热电偶布置:测温点应均匀可靠在布置在管 道焊缝区域, DN500 以下管道可取一个测温点,几个加热单 元不得使用同一个测温点。 1.1.2.3 测量检验仪器应经校验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其灵敏度不得低于热处理温度的 1%。 1.1. 3 热处理过程控制: 1.1. 3. 1 加热速度: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1.1. 3. 2 恒温时间: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1.1.3.3 冷却速度:恒温后的冷却速度应符合设计及 验收规范要求。 7,1.3.4 对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焊接头,如不能 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到规定温 度,并进行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与焊后热处理要求相同。 1.1.3.5 焊后热处理温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相关工程 标准 (施工验收规范 )或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1.1.3.6 热处理后进行返修或硬度检查超过规定要求 的焊缝,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1.1. 4 热处理质量检验: 1.1.4.1 焊缝经热处理后应通过硬度测量检查热处理 效果,硬度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相关工程标准或焊接作业指 导书的规定。当无规定时碳素钢管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值 不宜大于母材硬度的规定范围,合金钢硬度值不宜大于母材 硬度的规定范围。 1.1.4.2 热处理后的硬度测量,在每个焊口不少于一 处,每处三点 (焊缝、热影响区、母材 )。 1.1. 5 焊接热处理报告: 1.1.5.1 热处理报告应包含热处理曲线记录和热处理 后硬度检查记录;材料的力学性能报告,以及不锈钢材料的 搞晶间腐蚀试验报告 (当介质有要求时 ),由热处理责任师签 发,作为工程交工验收的交工资料。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