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讲义2017年第九章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pdf

主管检验技师临床化学讲义2017年第九章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考纲要求》 1. 酶学检查 熟练掌握 (1)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及标志蛋白的动态变化 (2)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同工酶亚型、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检查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 评价 2.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查及 BNP/NTproBNP (1)肌钙蛋白 T 和 I 的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熟练掌握 (2 )超敏肌钙蛋白 T 和 I 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 (3)肌红蛋白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熟练掌握 (4 )在诊断心肌梗塞和进行溶栓治疗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熟练掌握 (5) BNP/NTproBNP临床应用 熟练掌握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典型的病例可以根据病史、症状及心电图( ECG)的特殊改变进行诊断 。 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 约有 25%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 50%左 右的 AMI 患者缺乏 ECG的特异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 AMI 时尤为重要。 AMI 后梗塞部位心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将释放到外周血中,通过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测定可诊断 AMI。 决定一种标志物血浓度变化的因素有: 该物质的分子大小。 在细胞内的分布(胞浆中的小分子蛋白较结构蛋白更易进入血液循环)、释放率、清除率和心肌特异 性等。 一、酶学标志物 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最常用的心肌损伤诊断标志物为心肌酶谱即: CK/CK-MB,LD/LD1,AST。 九十年代以后, 发现了一些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佳的确定性标志物,而 AST、LD 及其同工酶 ,包括 αHBDH等在内的血清酶学标志物因为特异性不高, AMI 后出现异常的时间相对较晚,目 前在 AMI 诊断中已逐渐少用以致基本不再应用。 (一)肌酸激酶( CK) 1. 概况: 肌酸激酶分子量为 86KD,广泛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该 酶催化体内 ATP与肌酸之间高能磷酸键转 换生成磷酸肌酸和 ADP的可逆反应,为肌肉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人体三种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都含有大量 CK,肝、胰、红细胞等 CK的含量极少。 胞浆 CK的酶蛋白部分由两个亚基组成,不同亚基组合成三种同工酶: CK-MM,CK-MB,CK-BB。 CK在骨骼肌、心肌、脑组织大量存在 ,常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血清中 CK 的测定方法是连续监测法。 2. 参考值 男: 80~200U/L 女: 60~140U/L 。 CK水平受到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在确定参考值时应注意不同“正常人群”的情况。 3. 临床意义: (1)当发生 AMI 时, CK活性在 3~8 小时升高,血中半寿期约为 10~ 12h,峰值在 10~36h 之间, 2~ 第 1 页 共 16 页 · 4d 后回复至正常水平。 AMI 时 CK升高一般为数倍,很少超过的 30 倍。 (2 )如果在 AMI 后及时进行了 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梗塞区心肌细胞中的 CK会被冲洗出来,导致 CK成倍增加 ,使达峰时间提前。 如在 发病 4 小时内 CK即达峰值,提示冠状动脉再通的能力为 40%~60%。 (3)施行心律转复、心导管和无并发症的冠状动脉成形术等均会引起 C

文档评论(0)

AAC51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