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 芣苢》同步练习一
【课前自主梳理】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①(茂盛的样子)芣苢②(车前草),薄言③(“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④(取得,获得)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⑤(拾取、摘取)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⑥(从茎上成把地握取)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⑦(提起衣襟兜东西)之。采采芣苢,薄言⑧(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之。
附余冠英先生译文: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这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薄eq \b\lc\{\rc\ (\a\vs4\al\co1(薄言采之? ?,待他不薄? ?,日薄西山? ?,厚古薄今? ?))
(2)言eq \b\lc\{\rc\ (\a\vs4\al\co1(薄言采之? ?,父母之言? ?,国人莫敢言? ?,言谈举止? ?))
答案 (1)助词,无实义 (感情)冷淡 迫近、靠近 轻视、看不起
(2)助词,无实义 名词,话,言语 动词,说,说话 名词,语言
【课堂自主探究】
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eq \x(\a\al(芣,苢))―→eq \x(\a\al(采,摘))eq \b\lc\{\rc\}(\a\vs4\al\co1(\x(有),\x(\o(□,\s\up2(01)) ),\x(捋),\x(\o(□,\s\up2(02)) ),))eq \x(\o(□,\s\up2(03)) )―→eq \x(\a\al(轻松欢乐,的情调))
答案 eq \o(□,\s\up2(01))掇 eq \o(□,\s\up2(02))袺 eq \o(□,\s\up2(03))采摘的劳动过程
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表现了当时人们采芣苢时虽然劳苦但又充满乐趣的场面。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C.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看似很单调的重叠,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D.诗歌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答案 A
解析 诗中表现的尽是欢快,没有表现劳苦。
【课后同步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B.薄言捋之 捋:用手大把地摘取
C.薄言袺之 袺:一手提起衣襟兜着
D.薄言之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答案 B
解析 捋:顺着茎滑动成把地握取,或从茎上成把地握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薄言采之 B.吾见师之出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宋何罪之有
答案 B
解析 例句和B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之”,代词,指代上文芣苢。C项,“之”,动词,往,朝某方向走,到……去。D项,“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下列句中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采”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B.古有采诗之官
C.天下想闻其风采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答案 A
解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A项中的“采”,均为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B.采集,搜集。C.神色,神态。D.彩色。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首,故又被称为《诗三百》。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C.“风”又叫“国风”,都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D.人们把风、雅、颂和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答案 C
解析 “风”大多是民间歌谣,不能说“都是各地民间歌谣”。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
(2)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 。
(3)《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