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古诗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三.doc.docxVIP

高二上册古诗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三.doc.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 高二上册古诗鉴赏: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 历元年 (766 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 ,以抒情怀。 【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 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 己深切的同情, 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 并赞美了昭君 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 “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长江二首》 )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 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 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 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 ,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 ,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 “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 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 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 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 “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 大大超过了江淹。 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 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 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 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 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 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 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 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 笼罩四 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 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 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 画图句承前第三句, 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 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 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 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 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

文档评论(0)

187****47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