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docx

李雅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雅珍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 ———————————————————————————————— 作者 : ———————————————————————————————— 日期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 2 001-08-28 内容提要: 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有效性的研究有不同的结论。 本文将在 界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基础上 ,讨论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性的测度方法,并借助于对美国商 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发展历史为分析,试图回答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问题。 ? 一、引言 随着金融工具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放松对商业银行的管制,但是在资本管制上, 却普遍采取了比以往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引起人们依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的日趋注重。人们普遍认为 ,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已成为抑制银行风险、保证银行清偿能力的重要工具。 从理论上看 ,许多学者就资本充足性管制对商业银行资本比率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但人们的研究结论彼此之间差异甚大。 Pe ltzm an (1 970)、Die t rich 和 Jame s( 1983)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商业银行资本投资 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认为资本充足性管制是无效的。此外,一些经济学家对现行资本充足 性测度的数据来源持批评态度 ,认为来自于平衡表的统计数据往往低估或高估了银行的实际 价值。 ? 与他们的研究结论相反,一些学者对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持有肯定态度。 Min g o(1975) 在P eltzm a n 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正 ,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管制是有效的。 Wall 和 Pete rso n(19 87) 采用非均衡分析框架考察了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 他们的研究结 论认为资本充足性管制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是有效的。 Ke y lee( 1988)考察了资本管制引起 的商业银行账面资本比率的变动以及对资本市值与资产比率的影响 ,他倾向于认为资本充足 性管制的有效性不定期是相对有效的。 D e hl 和 shrieves(199 0)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 ?? 本文将在界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基础上, 讨论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性的测度方法, 并借 助于对美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发展历史的分析 ,试图回答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 有效性问题。 ?? 二、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界定与资本充足性测度方法 ?? (一 )商业银行 核心资本的界定 核心资本的界定实质上构成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基础。 1980 年 英格兰银行发表的“资本测度标准”指出,银行资本的重要职能包括: ( 1)作为银行意外损 失的缓冲器。( 2)向潜在的存款者表明银行股东用自己的资金来承担风险的意愿。 (3)提供 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源。 (4) 作为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金的适宜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银行资本的最关键的作用是吸收意外的投资损失或贷款损失,以及消除银行运作的不稳定 性。 ? 汪曙霞 (1994) 指出 ,银行监管中核心资本构成的界定具有如下特点 :(1)必须是可以永久用 以吸收损失的。 (2) 必须是不对所得强加契约上的费用的。 (3)必须是所有者没有赎回要求 权的。根据这个界定,资产平衡表上的核心资本款项包括 :缴清的普通股;不可赎回的和可 转换的优先股;股本溢价 ;公开储备和留存利润。 ? 而按照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性的建议。核心资本具有如下特点: (1)资本的价值相对 比较稳定。 (2)资本的成份对大多数国家在法律和会计制度上具有共同的性质。 (3) 作为市场 判断资本充足性的基础。 相应地,银行资本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核心资本和补充资本。 核心 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 而补充资本则包括隐蔽储备 (指资产平衡表上不公开列示的 部分 )、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呆账准备金、混合债务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 (二 )基于风险的资本充足性测度方法 ? 人们发现, 在传统的资本充足性管制框架中 ,由于缺乏对不同资产项目的风险性的考虑, 使得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常常未能尽如人意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资本充足性管制并未使 商业银行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这直接导致了基于风险的资本管制要求的产生。 19 86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典、瑞士、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 和卢森堡组成的巴塞尔协议开始着手形成新的资本管制框架。 同时,由于对各国银行竞争公 平性的要求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 ,使得 1988 年“巴塞尔协议”标准化资本管制应运 而生。该协议的目的在于 :( 1)将银行的资本要求系统地与银行业务的风险(包括表外业务风险 )联系起来。 (2)协调统一各国的资本定义、风险评估和

文档评论(0)

18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