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者节获奖感言
20XX 年 11 月 8 日,是第十七个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
节日。我们向所有奔波在路上的新闻记者,致敬 ! 和很多个
日子一样,这是平凡的一天。以下是 xx 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每当看到自己采写的一篇篇交警新闻稿件被报刊刊登
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屈指一算,我到贵州省黔东南
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上班已有 10 年的时间了,
虽然自已只是一名辅警, 待遇很低, 但和交警们工作在一起,从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也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在不知
不觉中,我已融入了这一群体中,自己也成为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警营记者”。每当有人亲切地称我为“唐记者”时,我心里总是乐滋滋的。有时,朋友看到我为了写篇稿子而挑
灯夜战时,总问我:工资那么低,那么拼命干嘛 ?我对他们说:民警们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业绩,我能用笔宣传出去,
感到无比荣幸,我乐为交警鼓与呼 !
从小就想:长大后当一名人民警察,为人民生命财产保驾护航。后来考上的却是师范专科学校。一九九八年七月毕业时,正逢国家实行不包分配政策,警察、老师都当不成,只好参加县里组织的考试,被录用到一个边远乡镇工作。三
年后,在朋友的“拉拢”下,辞职和朋友一起到县城创办公司,公司才经营了四年就被迫关门了。当时,钱赚不到,还欠一屁股的债,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找工作。
虽然,怀揣一纸大专文凭证书,但工作却不那么好找。
幸好,自己特别喜欢写作,在高三时就开始发表作品,进入
大学后,仍笔耕不辍,毕业时就有大量作品发表。看来,只
有将这些作品作为求职的“敲门砖”了。恰好,当时,《法
制生活报交通安全周刊》要在黔东南州交警支队设一个通联
站,招聘一个“记者”。二 00 六年三月,我抱着厚厚的几
本作品剪集前去应聘,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我开始了我的
警营“记者”生活。
刚开始,为了一篇稿子,我通常咬文嚼字,反复修改。
但是,由于被涉交警部门,许多东西都陌生,写出来的稿子
只有少数被采用。我只有边实践、边打基本功,搬来一本本
有关公安新闻写作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吸收营养。与
此同时,我积极参加新闻媒体组织的新闻宣传培训,从别人
的经验中提取精华,无论是长稿、短稿、大稿、小稿,哪怕
是一句话新闻,只要有新闻价值,我都不放过。有时候,碰
到把握不准的题材,总是不厌其烦地找支队领导求教。虽然
城市的夜晚很精彩,但也说不清多少次,我却常独自在办公
桌前伏案写作, 笔耕不缀, 陶醉在书本与文字的精神世界中。
有时,面对电脑写稿时间长了,眼睛痛得厉害,我就往眼睛
里滴几滴眼药水,又继续写稿,一篇又一篇内容扎实的报道在我的笔下完成。
00 六年十月,《法制生活报交通安全周刊》停刊,通联站也被撒消了。我仍留在黔东南州交警支队宣传科工作。在那些平凡的日子里,我为了解基层交警们的工作生活状况,经常深入基层,看到基层交警们勇于吃苦、乐于奉献
的不平凡事迹却时常震撼着我,为了记录下点点滴滴的感动,我夜晚挑灯写作,将身边那些感人的故事化成灵感。
0 一二年一月,黔东南州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成立后,负责人蒙培林组织民警自力更生,发扬“南泥湾”精神,积极开展警营文化建设,不到两年多的时间,打造出了
黔东南苗乡侗寨交警系统的一支文化奇葩、一块亮丽品牌
,
得到了省领导、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
群众的高度赞扬。我得知这一新闻线索后,在支队政委刘贵
荣的带领下,亲自到六中队驻地,通过与上路的民警执勤,
下地和民警一起劳动,和民警一起采摘蔬菜感受劳动带来的
喜悦,在交谈中倾听民警的心声,收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
一篇 5000 多字的《苗乡侗寨有支“南泥湾”警队----
黔东
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六中队警营文化建设纪实》长
篇通讯在《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法制生活
报》、《贵阳晚报》、《贵州公安》、《黔东南日报》等新
闻媒体上发表。在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下,蒙培林被省公安
厅荣记个人一等功,入围贵州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
察”候选人,他带领的队伍被推荐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
范集体”,被誉为苗乡侗寨的“南泥湾”警队。二
0 一四年,
他被评为“中国好交警”称号,贵州省仅此一名。
十年来,我笔耕不辍,相继推出了《大山深处的交警中
队》、《‘中国好交警’蒙培林》、《 27
年如一日守护乡村
路的‘老牛’覃榜翕》、《苗乡侗寨群众满意的车管所》等
十多个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
日报》、《人民公安报》、《道路交通管理》、人民网、光
明网、中国警察网等各级媒体发表各类交管稿件
15000
余篇 ;
编写、整理的 20XX 条工作信息被公安部交管局、总队和支
队采用。《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法制生活报》等
媒体曾对我进行了报道。十多次被公安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