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生涯中的叛逆心理研究报告.doc

高中生学习生涯中的叛逆心理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学习生涯中的叛逆心理研究报告 叛逆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对立情绪和内在的否定意识。众所周知,高中生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要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有时情感两极分化明显,易出现挫折、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其中叛逆心理现象在部分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调查结果 近期,我们组成调研小组就高中生“叛逆”心理问题对高一.二年级2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23.8%的学生存在着较强的“叛逆”心理。46.1%的学生偶尔有但不严重。从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对高中生存在的“叛逆”心理能予以平和的看待,有87.5%的学生认为“叛逆”心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青少年在自我意识不断强化而又在生理、心理发育不完全的特殊时段出现的特定产物,是一个正常现象,不要对之如临大敌,但同时也认为严重的“叛逆”心理也是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逢身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会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当出“叛逆”必理时应用合适方式及时加以指导调整。 二、分析讨论 调查表明,目前学生的“叛逆”心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执拗。往往表现为对于善意、正确的说服教育有意不服从,执意坚持自己的行为,我行我素,就好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样。二是态度上的抵触。往往表现为强词夺理,反对老师、家长“灌输式”教育,顶撞、反驳老师、家长的话,故意挑老师、家长的刺,搞恶作剧。三是情感上的冷漠。往往表现为对人情、亲情的淡漠、冷漠,认为受宠理所当然,人人为我天经地义,至于我为人人根本不可能,缺乏民族抱负和社会责任意识。 造成高中生形成叛逆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中生主体内部的心理因素,也有来自教育环境及其他外部刺激的客观因素。 第一、主观因素方面 一是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与童年期相比,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像个大人了。因而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一切依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这种社会独立性使高中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但是,不少老师和家长却看不到这些,仍然认为学生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老师和家长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也认为老师和家长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叛逆心理的重要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得知,开始产生叛逆心理的学生中,从读初中开始的占到63%左右,而幼儿、小学的只占25%。 二是高中生主体内部综合心理因素的影响。高中生的综合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独立意识过强,过分强调自我,好奇心盛,偏激固执等,它是产生叛逆心理的直接原因,高中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不断增强。他们开始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折,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叛的眼光审视一番,据调查显示,学生顶撞家长或老师时认为有“道理”的占17.5%,认为“至少有点道理”的占54.7%。再加上学生思想活跃,富于想象,往往在学习中提出一些与老师、家长不同的设想和看法,并乐于尝试一些新做法,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越是禁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叛逆心理。 三是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偏差影响。高中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批叛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知识和经验不足,不会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的偏差度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已见,走向极端。调查表明,36.5%的高中生遭遇挫折与失败后显得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对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这是因为高中生自尊心较强,有时又不能正确维护自己的尊严,常常将老师和家长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嘲笑自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把自己放在对立面,继而产生叛逆心理。 第二、客观因素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在教育工作中,老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这些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厌烦情绪,并导致他们不去接受和执行。调查显示,在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中老师管得太严和课业负担太重点了67%。其次是有的老师不注意教育方法,习惯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以致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