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3).doc

小学语文_《端午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文档3).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米、豆”等汉字。 2、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文中长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先看老师板书课题。端,立字旁,右边还念耑,像一位头戴山形帽子,留长胡须的人立在那里。一起读:端。谁能给端组词?午是本文要求会写的字,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第二横略长,在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力度从重到轻。它很像我们学过的一个字(牛,写到黑板一侧)。一起来读这个词。谁知端午节是哪一天?对呀,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这天都吃什么?粽子要用糯米包,所以是米字旁,米特别懂谦让,变成偏旁后把捺变成点,给右边宗字让位置,请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读的清晰响亮让我们像他一样齐读课题,你们读出了香喷喷的味道)1人加齐读两遍。 孩子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怎样包粽子?答案就在课文中。认真读书的孩子才能找到它。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怎样才是认真读书呢?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者请教同学或者问老师。把难读的长句子画下来。开始读课文吧。 大家朗读很投入,如果说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那么咱班同学在我眼中就是最美的。谁来说说看,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有很多字需要我们认识。 自己试着轻声读一读,看看都认识吗?齐读(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词语之间的停顿把握得很到位),去音谁来对给大家听?(你读出了自信,课前预习很充分)。开火车读。 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先自己看看,你想来分享哪个字?集体的智慧使大家受益。 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新的识字方法,查找字源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汉字魅力无穷,不但音美,形也美。发挥你们的想象看,米字像什么?“米”字就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字形像是米粒围绕着穗梗,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像高脚器皿,内部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器皿中的食物,上面的一横表示盖子。金文省去中间的一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资料,发现汉字的更多秘密。 指导书写:米,豆(口头组词)先观察,怎样写好这个字?结构,占格,就像我们同学一样,团结友爱。 (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写字姿势,一尺一寸一拳头。 谁来点评,他哪里写的好?堂堂正正做人,方方正正写字,现在修改一下刚才的生字,看是不是更美观了。)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会认也会写了,那读句子也就轻松多了。你遇到了哪些长句子? 遇到长句不要慌,标点符号来帮忙,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我们还可以用斜线做间隔,遇到斜线稍作停顿。先听老师来读。一起试试。这样读起来更省力,更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2.包粽子很有趣,你包过粽子吗?谁来读读这一句? 出示句子   老师突发奇想,想把这个句子改的简练一些,你们同桌之间读一读说说看,这样改行不行? “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读出了对粽子的喜爱,读出了粽子的又黏又甜。 “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两个人加全体。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外婆是个怎样的人?你和同学朋友之间分享过什么?分享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快乐增大。 孩子们,让我们给这些乐于分享的孩子点赞。让我们给善良,热情的外婆点赞,齐读这一句。   记得前面老师布置了一个问题。   1.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 2.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屈原。 3.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我们要学习屈原怎样的精神?两千多年过去了,端午节的习俗流传至今,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屈原,屈原的爱国精神受万世敬仰,我们要像屈原热爱自己的国家,好好学习,建设祖国,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课后老师推家大家读这本书,你会了解我过更多的传统节日。 《端午粽》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倾听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