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PAGE1 / NUMPAGES1
应对病态追星,不能只靠“祝愿”
近期,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小学生作文走红网络,此文挑战公众神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此文作者年仅11岁;二是作者竟在文中深情告白偶像明星李易峰:“我从七岁的时候就喜欢李易峰哥哥了。我被他温柔的双眼和迷人的帅脸吸引往……我知道李易锋早晚都是我的,这就是我的梦想。”
此文字句稚嫩却令人瞠目,反映出该生长期沉溺于对明星李易峰的幻想之中,并引起了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或曰“病态追星”。偶像崇拜本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只不过不同人群崇尚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时代崇拜不同的偶像。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追星不仅在年龄层方面不断下行突破,而且有的已经逾越了偶像崇拜的边界,在早熟的性意识驱动下,迷恋于明星的色相,臆想与明星的虚拟交往。这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大众文化偏食,它妨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强化,也阻碍了青少年社会教化的进程。
引文中的字句本已令人惊心,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老师的评语:“字迹工整,文笔不错。愿你早日醒来!”当教育者发现了自己的学生已然迷失于正常追星的边界之外时,如何能只回复一句“愿你早日醒来”了事?这样的戏谑评语除了徒增喜感之外,对育人毫无益处。
应对病态追星,不能只靠“祝愿”式的懒政,而要首先反思问题的症结何在。年仅十一岁的小学生竟已有四年的追星史,她迷恋于成人化的偶像,在情感上对偶像极其依赖,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幻想的内容又都是偶像剧的桥段,甚至有暧昧的肌肤之亲。凡此种种,笔者倒有几个疑问:第一,为何该学生会从七岁开始就频繁接触成人化的偶像剧?第二,为何该学生甘愿将情感寄付于拟态社会的传媒明星,而忽视身边的亲人与朋友?第三,学校是否开展过针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偶像教育?
近年来,常有“脑残粉”“奇葩粉”上演各种追星闹剧,每事一出,常常激起滔滔舆情。舆论场中或有痛心疾首者,或有呼吁棒杀者,或有麻木不仁者。《论语》有云:“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至期谓之贼。”假使家长能理性管控孩子的媒介接触行为;假使来自现实社会的关爱与情感足以慰藉孩子的心灵;假使学校能开展科学有效的偶像与榜样教育,病态追星不见得就是难愈的沉疴。
责任编辑/邱 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