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南充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高三联合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 置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b5E2RGbCAP ?作答时,将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 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 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 析苏轼》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 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 p1EanqFDPw 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 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 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 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DXDiTa9E3d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 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个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 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 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一一 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RTCrpUDGiT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 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 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旨。5PCzVD7HxA 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 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 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 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 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 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 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 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 吗? jLBHrnAILg 《庄子?天地》篇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 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 诗心不要就此被遮蔽。 xHAQX74J0X (摘编自文汇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 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 能显现出作者的人格。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 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个纯客观的技术方法, 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 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 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文章以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 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 论证了运用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 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 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 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 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 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D 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 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

文档评论(0)

梦幻飞迷04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