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丰:中国电影理论.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发明的产物;但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观念 形态,还要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因此,电影理论无论就其研究对象还是就其本身作 为一种观念形态,都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这就使得中国电影理论形成了自身的传统 和历史。这一传统和历史有以下 3个特点: ① 中国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民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带上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实用理 性精神的影响使中国的电影理论不是发展成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学,而是形成一种和批 评实践与技巧总结理论相结合的实用美学。 ② 中国人伦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学艺术中形成了 “文以载道 ”的思想传统。这使中国 电影理论相对注重电影功能的研究 ,并且不是停留于抽象的载道功能 ,而是和具体的社会 ── 历史条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论。并具体演化为对电影和时 代、电影和社会、电影和人民、电影和政治等一系列关系的研究。 ③ 中国传统的理论思维方式侧重于直观整体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国电影理论在对电影 基本结构的研究上侧重于情节 ──剧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 ──镜头水平的研究。剧作 是中国电影理论本体论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在这一水平上,中国传统的电影理论提出了其 核心概念 “影戏 ”。这一概念强调电影的戏剧本性 ,而把 “影 ”看作是完成 “戏 ”的手段。 早期中国电影理论 早期中国电影理论的产生可以 1920年第一家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创刊为标志:当时 许多有影响的电影创作人员都曾在上面阐述过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徐卓呆的《影戏学》 (1924)和侯曜的《影戏剧本作法》 (1926) 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有一定理论色彩的专著。由于 早期电影创作和文明戏的密切关系,人们在理论上也强调电影和戏剧的联系。周剑云说: “影戏是不开口的戏,是有色无声的戏,是用摄影机照下来的戏。 ”侯曜说: “影戏是戏剧的 一种,凡戏剧所有的价值它都具备。 ”有的人即使承认电影艺术在形式上有独特性 ,但仍认为 就其本性来说它是戏剧。徐卓呆说 : 影戏虽是一种独立的兴行物,然而从表现的艺术看来,“ 无论如何总是戏剧。 ” 中国早期的影戏理论不强调电影对现实的纪录和复制功能,而强调通过影片故事对作 者人生态度的主观表现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郑正秋的 “戏剧者,社会教育之实验场 ,优伶 者,社会教育之良师 ”的主张,洪深的要求影戏 “以普及教育表示国风为主旨 ”的声明,在当 时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戏理论注重对电影情节 ──剧作水平的研究。认为 “电影的剧 本是电影的灵魂 ”。人们在这一前提下,对电影剧作的选材、 结构、冲突、高潮、语言等 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要求剧情曲折有趣、耐人寻味,要求保证叙事的 “调和 ”、 “流畅 ”。 和情节因素相比,造型因素主要被看作一种 “扶助 ”的成分。 在 20年代的电影理论探讨中,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 “影戏 ”理论,还有一些其他主张。 例如史东山等人注重电影与美术的联系,强调电影的 “视觉美 ”和 “形式美 ”;田汉则认为电影 应 “以纯真之态度 ,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但这些理论的影响都不及 “影戏 ”理论深远。 1933年,由夏衍等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他们在参加编剧创作的同时, 亦着手建立新的电影理论批评工作。他们从革命的功利目的出发,要求电影成为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舆论工具。他们阐述了电影与时代的关系、电影的阶段性等问题,亦涉及了主题 与题材、形式与内容、真实性与倾向性等广泛的文艺理论问题。这些主张超越了抽象的

文档评论(0)

171****9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