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 已修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 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 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 贴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 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 一种方法(治疗肌表疾病、经络脏腑疾病)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 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 为 天灸或自灸 (三伏天、三九天)现代也称 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脐中(神阙 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 时,又称 敷脐疗法或脐疗 。 三伏天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 者,隐伏避盛夏也”。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 在 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这一 段时间。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 3 个“庚 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 的第 1 天,第 4 个 “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 算起的第 1 个 “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 2 个 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九天 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每年的 冬至 节这天,就开始进入“ 数九 ”。 中国传统的节气口诀: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归一九,犁牛遍地走 理论依据 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特 定的药物吸收以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即可 发挥药物、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而使疗效倍 增。 一、经络学说 穴位贴敷使外用药通过皮毛、经穴、经脉而起 作用,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 以穴除邪、扶正强身的目的。 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 “ 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 节 之交三百六十五合;所言节者,神气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 节,沟通表里,是一切疾病的反应部位。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 “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经络的根本功能 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性: 各种药材除具备寒热温凉、升降沉浮的特 性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内外用药使用总纲无异:“寒者热之,热 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清朝 ,吴尚先著,又名《外治医说》。标 志着中医外治体系的发展与成熟。 即吴氏所说:“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者 以归,停者以逐,满者以泄,劳者以破,滑 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为之降,陷下者 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 敛。” 四大用药特点 1. 善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川 椒、茴香等 2. 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枝、生 姜等 3. 善用引经、开窍药 : 麝香、冰片等 4. 善用皮肤刺激性强药物:川椒、大蒜、生姜、 斑蝥、冰片、滑石粉等 四字功效 穴位贴敷疗法功效: “拔” — 凡病所聚集之处“拔”之则病邪能出, 免除深入内陷之患。 “截” — 截之则邪气内消,解除妄行传遍之虞 “通” — 可行滞解郁,化积消瘀,调和营卫 “调” — 调则阴平阳秘,五脏六腑偏胜偏虚之 虑。 具体而言主要作用: 1 )温经活血; 2 )行气止痛,疏经通络; 3 )调和阴阳; 4 )健脾和胃。 穴位贴敷的配方用穴 1. 根据八纲辨证选药方: 贴敷药物与内服药 物在选药上有一定区别,但许多外敷药物 在临床上内外通用如镇痛、活血、舒筋、 清热等。外用药物时药物毒副作用减小, 即使由俊猛药物配伍的外用敷药直接造成 的副作用也极小。 ( 斑蝥、马钱子 ) 2. 根据针灸用穴原则选穴 选穴原则 基本上与针灸用穴基本一致,但又有其特殊 性,如多直接用痛点,即“阿是穴”以利于 药物作用于患处。其次多选用窍穴,如神阙 穴。 1 局部选穴 “ 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 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这一普遍规律 而取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 的症状,如胃痛取中脘、梁门。 2 远端取穴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黄帝内 经》称其为:“远道刺”体现了“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治疗规律。如胃痛取足三里。对 于脏腑疾病,郄穴往往是远端取穴时较好的 选择。 3 辨证选穴 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而取 穴。本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主治功能 而取穴,如哮喘取肺俞、定喘等。对于脏 腑疾病往往选择俞募配穴法。 4. 背部取经穴 即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如慢性腹 泻取膀胱经大肠俞。肾虚喘证取督脉命门 穴 高频使用经穴 穴位: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 穴 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命门、大椎、 志室、足三里、涌泉、悬钟 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