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_9.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 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认识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美德并懂得 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回报父母及祖国。 【教学重点】 分析“望父买橘的背影”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二至五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母亲》、《父亲》、乐曲《记忆》,用FLASH和 POWERPOINT作课件。学生搜集与“父亲”有关的作品。 【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该媒体是用Flash和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通过Flash制 作出父亲背影效果,达到影愈淡而情愈浓,人愈远而心愈近的效 果。在PowerPoint中利用文字、图片、影像和歌曲的串插使学生 体会父子间的深情,认识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美德并懂得通过提 高自身素质来回报父母及祖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师:大家都喜欢唱歌吧?有一首歌很美,不知同学们听过没有? 它就是著名歌唱家闫维文演唱的《母亲》,请欣赏并体会歌中流露 出的母爱……(播放此MTV) 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听后,谈感受。 师:是的,母爱是伟大而神圣的,千百年来哺育着一代一代 人幸福地成长。与母爱相比,父爱却往往被忽视,也许是因为父 亲平时都比较严肃的缘故吧?其时,父爱也同样伟大。下面,我们 就来学习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背影》 : 来共同体会这人间至情。 师:板书课题。 二、 新课讲授 1、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作者简介。(以小组为单位, 组长检查后汇报检查情况) 2、 师范读课文,(放音乐及相关画面)教师范读(1?4段),其 余几段由学生推荐朗读水平高的同学继续读,学生读后,及时评 价。 3、 自由朗读课文,大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读后回答:本文写 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屏幕或小黑板) 师:指导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明确问题: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 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爱的 感念这情。 4、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 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即几次写背影)。 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 文章(2?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在文章里起什么作用?(屏幕 或小黑板) 生:讨论后回答 师明确、板书: 文章四次写背影;即点出、刻画、惜别、照应背影。 重点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 (2?5)段写的是事情经过。作用是引出背影作铺垫,把背影 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为全文定下感情基础。 第二课时 1、重点分析“望父买橘”的背影: 师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或角度来刻画“望父买橘”的背 影。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师:明确、板书。 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父亲 是一身布衣,而我“紫毛大衣”) 动作: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攀、缩、徽顷, (爱子之心是多 么强烈,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侧面烘托:用眼泪烘托这个感人的背影。 (此时的泪是悔恨、 感激、惭愧的泪) 这个背影是全文故事情节中的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可 以说,文中描写的这个背影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幅父子告别图, 正如电影画面里的慢镜头;影愈淡而情愈浓,人愈远而心愈近。所 以这个背影刻画的很细致,属详写。可见,详略的原则是为了突 出重点。请同学们满怀深情的齐读第 6段“望父买橘”的文字。 2、揣摩语言,体会特点: 师:这篇散文的感人之处还体现在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 语言上,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 体会其特点及句中饱含的感情。 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明确(屏幕或小黑板)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面没人”。 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 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 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句: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行无微不至,儿子也 劝父亲可以走,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 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自 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 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句: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 才能放心。 句: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 不舍。他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 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师:这些话朴实而简洁,句中饱含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