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拨】①本文的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一个理论是否正确,要靠实践不断检验。②“白猫黑猫”是否是好猫,要看“猫”的实践能力,即捕捉耗子的能力。所以邓小平的话中“就是好猫”这个理论的评判标准是“抓住耗子”这个实践。③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技法借鉴】 运用经典理论进行论证   理论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文献等进行证明的理论材料。   这些理论材料一般是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经典理论论据。 【运用点拨】    运用经典理论材料作为论据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可靠性原则。即作为论据的依据,被引用的理论材料一定要确凿可靠,不论是引用名人的原话,还是引用大意,首先应搞清作者是谁,不可张冠李戴。如果是引用原文,一定要核对原文,不要抄错。 如本文中第2段引用马克思的话阐述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非常准确,并且标注了引文的来源。 2.针对性原则。引用理论材料是为论证某个观点服务的,切不可牵强附会,无的放矢,架空议论。 如文章第18段引用毛泽东的话是针对的林彪、“四人帮”鼓吹的“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的谬误。 3.引申性原则。这是说在引用精当的材料作为论据后,不能就此完事,不做分析,这样有引无证,不能充分发挥论据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在引用理论材料之后,紧跟着对理论材料进行科学的推论。 如本文第2段、第3段在引用马克思、毛泽东的话后,马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科学的推论。 【素养生成】   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与祖国共命运”这个主题,要求运用引证法。不超过3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发出“我自横刀向天笑”时,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原肥劲草”。 课前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 1.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说理手法。 3.记录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初步思考后,与同学交流。 【助读博览】   一、作家风采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 胡福明,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 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 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 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 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他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曾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12月18日,胡福明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高山仰止】   胡福明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作为主要起草人,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对于重新确立起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二、背景透视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