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问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doc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问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问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研究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之外还有一个部分,即“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人教版教材在每章的后面安排了一个“问题研究”,成为教材的一个的创新点。但据笔者的调查,在江苏省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问题研究”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在问题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许多老师根本不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研究”。二是把“问题研究”当成常规课来讲。究其原因主要有:(1)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许多老师还以为“问题研究”就是老教材中的“自学园地”,没有认识到这种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意义。 (2)有些模块规定的课时不够,特别是必修(1)教学时间相当紧张。加上这种研究耗时较多,有些还要上网查资料,本来并学的科目就比较多,因此学生很难有时间去上网查资料。(3)硬件条件跟不上。有的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上网的要求,仅用教材上的一点资料必然导致学生信口开河,只有观点没有论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4)有些版本教材中没有。如鲁教版中的“单元活动”以地理技能的训练为主,如辨别地理方向、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等。中图版教材中安排的是“课题研究”,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究,如读地图和照片研究城市变化、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等。另外,“问题研究”应该如何去操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本地区的特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拓展课程空间,丰富课程内容。但没有模式可能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有些老师将“问题研究”当成了常规课来上,将学生封闭在课堂上,将大课题变成一个一个小问题抛出来,然后让学生对照教材上的资料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问题研究的意义。 二、解决“问题研究”中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认识价值。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改变,特别是对理念如何运用于行动心中没底,因此在实际应用起来难免走样。具体来说就是对“问题研究”的功能没有深入了解。一般认为问题研究有三大功能,一是改变课程功能。要通过“问题研究”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在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个人能力,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改变学习方式。问题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形成地理理性思维。新课程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实际地理问题,让学生在不同地理观点的激烈交锋中、在某些开放性问题的探讨中、在运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忠实实践者。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会不重视“问题研究”了。 2、两个“研究”,适当结合。“问题研究”时间不够确实存在,但高中新课程中有23个学分的综合实践活动,其中研究性学习就有15个学分,按1个学分18个课时计算,学生在高中阶段共有270个学时的研究性学习时间。我们可以将“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利用一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有些学校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分配给各任课老师,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模块课时不够的问题,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3、灵活安排,适当取舍。为了让老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人教版教材提供的是核心主干知识,对于其他知识则通过“问题研究”给老师们留有补充和改编的空间,允许老师将个人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经验投入到教学中去,即所谓课程的师本化、校本化。因此在教学中不一定拘泥于教材中的问题,也可以结合学生、学校和地区特点自己开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如提供“常州城区运河改道改变了什么?”“‘铁本’为何变成‘贴本’”等课题让学生研究,使地理学习与现实问题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很感兴趣。“问题研究”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但由于时间所限,老师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笔者认为1个学期研究两三个问题还是可以的。 4、创造条件,分类实施。有些学校上网条件跟不上,老师可以将资料下载到电脑上,用投影打出来给学生看,也可能选择其中的一些精华印刷给学生,有些杂志上也有非常好的材料,如《中国国家地理》上关于建坝问题的资料非常丰富。充分的资源是“问题研究”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如畅想型问题“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等,一方面要求学生设想,另一方面也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符合逻辑的、缜密的分析。既要“大胆设想”,思维要创新,也要“小心求证”,用地理知识去分析、判断、解释。再如反思型问题“如何看待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河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